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花卉立枯病图片 ,以及立枯病和枯萎病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蕨类花卉的立枯病要怎样防治?
防治方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灰霉病的表现是茎叶出现水浸状腐烂,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物枯死。防治策略是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定期进行药物防治。一旦发现病症,应迅速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以预防为主。
对于立枯病,应选择经过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肥料作为盆土,避免积水。一旦发现死苗,连同盆土一起清除,以防止病菌扩散。定植后,建议每10天施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喷洒,或者使用50%克菌丹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浇灌。
养殖方法适宜的水分和湿度蕨类植物喜欢潮湿但不耐干旱,要特别注意浇水。在其旺盛生长期,应每天浇水,并在叶片上喷水,或在蕨类植物周围喷水,以保持湿润。如果因疏于浇水或浇水过少而损伤根系、伤叶,应将盆放入清水中,并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如果由于浇水过多,叶子变黄或枯萎,就要把整株拔掉。
凤仙花病害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适当,应有充分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不过量施氮肥。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
凤仙花若患上白粉病,加强栽培管理,发病期间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喷施。若患上茎腐病,要提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后期用多菌灵浇灌植株。若患上绿瓣病,要拔除销毁病株,使用药物治疗病原。若患上立枯病,可及时的拔掉生病的植株,喷洒百菌清、甲基立枯磷乳油等。
猝倒病:此病主要影响幼茎,初期可见水渍状斑点,随后变为褐色并凹陷。防治方法包括播种前土壤消毒,合理密度种植,出苗后保持土壤略干,增强通风,避免连作。发病后,可使用75%百菌清600倍、50%多菌灵500倍或40%疫霜灵200~400倍等药物,每周喷洒一次,不仅喷洒植株,还需覆盖周围地面。
花卉立枯病要怎样防治?
1、(1)加强栽培管理。苗床要施用充分腐熟肥料,底水要充足,避免刚出苗就浇水,或刚扦插小苗就马上浇水。平时要控制浇水,不使土壤过湿。(2)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每平方米用药8~12克与5千克细干土拌和成药土,施入土壤,进行土壤消毒,便可控制其发病。
2、首先,对育苗用土进行彻底消毒是预防立枯病的基础。可以使用40%的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浇灌床土,然后用草帘覆盖一周,待药性挥发后再进行播种或栽种。此外,每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在土表层约1厘米厚,也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其次,加强栽培管理也是防治立枯病的重要措施。
3、常见的花卉立枯病有各种松苗、翠菊、石竹、唐菖蒲、海棠等。对于立枯病的防治要采取栽培管理、药剂消毒和精心养护相结合的措施。土壤消毒是重要防治措施,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五氯硝基苯和福尔马林。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8克制成药土,铺盖土表厚1厘米左右。
导致花卉立枯病的原因是什么?
1、土壤湿度偏高,土质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发病。立枯病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2、立枯病主要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危害花卉的幼苗和成株,尤其是在春季雨水多时易发。防治立枯病的关键在于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同时增强花卉的抗病能力。首先,对育苗用土进行彻底消毒是预防立枯病的基础。
3、苗床高湿是导致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育苗时,温度高,苗株过密造成幼苗徒长,或温度低幼苗生长不良均易发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也易发病,多年连作地发病严重。立枯病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菊花、翠菊、石竹、鸡冠花、百合、秋海棠、唐菖蒲、鸢尾等多种花卉的幼苗,严重影响幼苗成活率。
4、病菌通过流水、雨水及带菌肥料等传播。苗床高湿是导致立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育苗时,温度高,苗株过密造成幼苗徒长,或温度低幼苗生长不良均易发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也易发病,多年连作地发病严重。
什么是立枯病?
1、立枯病主要为害菊花、翠菊、石竹、鸡冠花、百合、唐菖蒲、秋海棠、鸢尾、杜鹃等多种花卉的幼苗,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立枯病从幼苗刚刚出土至成株期茎部已形成木质部时都能为害,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2、水稻立枯病是一种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主要表现为水稻秧苗的根茎部位出现腐烂和坏死的症状。防治方法如下:加强种子处理。在水稻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药剂浸泡种子,以杀死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立枯病的发生。解释:种子处理是预防水稻立枯病的第一道防线。
3、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病害,对水稻秧苗的生长质量有极大影响。这种病害可以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类型。生理性立枯病主要是由于秧苗生长环境中的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宜导致的,症状包括植株矮化、叶片变黄、新根生长不良或完全缺失。
4、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由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因素引起。它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的提高。针对水稻立枯病,我们可以通过农业和化学防治方法来控制。农业防治策略主要包括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力。
5、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疾病,尤其对秧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它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秧苗对土壤的酸碱度、水分、肥料、空气和温度条件不适应,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新根生长不良或完全不生长。
立枯病为害哪些花卉,有哪些表现
1、立枯病主要为害菊花、翠菊、石竹、鸡冠花、百合、唐菖蒲、秋海棠、鸢尾、杜鹃等多种花卉的幼苗,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立枯病从幼苗刚刚出土至成株期茎部已形成木质部时都能为害,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2、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草本花卉育苗期的主要病害,鸡冠花、一串红、万寿菊、平顶凤仙等极易感染此病。二者病原菌不同,猝倒病病原主要是瓜果腐霉菌,立枯病病原主要是立枯丝核菌,但二者的防治方法相似。
3、立枯病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菊花、翠菊、石竹、鸡冠花、百合、秋海棠、唐菖蒲、鸢尾等多种花卉中的幼苗,严重影响幼苗成活率。此病从幼苗刚刚出土至成株期茎部已形成木质部时,都能为害,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
4、立枯病的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菌丝有隔膜,初期无色,老熟时浅褐色。病菌生长后期,由老熟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可为害五彩椒、番茄等160多种植物。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