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野马财经
2024年新天药业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43%。
一封举报信,撕开了上市公司新天药业(002873.SZ)销售手段的“遮羞布”。
5月27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其从业内人士处获得一份四川省卫健委下发的《关于对举报材料进行核查的通知》(下称《核查通知》),其中反映了“部分医疗机构医生涉嫌收受商业贿赂”等线索。据悉,5月15日,四川省卫健委就该举报下发核查通知,要求四川各地区医健委根据举报线索组织核查,对发现违反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
被举报对象是新天药业的子公司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举报内容涉及37家医疗机构的超百名医生。
新天药业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已关注到此事,目前据业务部门了解,公司运营合规正常,本次事件有内容不实;公司也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公司已启动舆情预案,后续若有新情况将及时向市场发布。
截至5月28日,新天药业报收8.88元/股,跌2.09%,总市值22亿元。
新天药业被举报7大违规操作
据报道,举报内容涉及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眉山市、资阳市等四川省多个地区。
5月28日,四川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对“极目新闻”表示,《核查通知》属实,属于该单位正常工作流程,是要求对举报信息进行核查,目前相关核查工作开展中。
举报材料详细列举了新天药业子公司的七大违规操作,包括虚假病例收集、虚假科普项目、宴请与娱乐活动、违规科室会与摆拍、邮寄礼品、超标线上讲课费、现金支付讲课费等等。
比如,新天药业子公司曾通过“向日葵联盟APP ”给医生分配问卷调查项项目输送利益,问卷调查项目大约13个问题,1分钟即可完成,内容几乎是随意填写患者信息,最后公司根据问卷数量向“向日葵”打款,联盟平台扣除手续费0.66%后按照“300元/例”的费用再给医生打款。举报材料显示,四川共涉及15家医院55位医生,据不完全统计全额约7.26万元(最终金额以后台调取数据为准)。
再比如,新天药业子公司还通过微信小程序“朵儿互联网医院”向医生发布科普任务,每篇科普文章向医生支付500元,每条科普视频支付1000元。
此外,新天药业子公司鼓励员工不定期组织医生及医生的家属开展宴请或者娱乐活动,如吃饭、采摘、扎染、包场电影院观影等,并在活动中用公司制作的PPT宣传药品,鼓励医生在处方中多使用公司药品。据不完全统计此类活动在2025年1-4月四川共举办了19场,涉及41家医院。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吴昕栋律师认为,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前款所称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包括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假借促销费、宣传、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其他手段,是指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上述举报信提到的那几种行为均符合商业贿赂的认定标准,应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多地卫健委都已经就举报内容展开了核查工作。不过南充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经过核查情况属实,该名医生不规范讲课授课获得1000元左右报酬,但纪委介入后认为这是属于不规范的上课行为,靠不上商业贿赂,内部会给予一定的处理。
学术推广费曾占销售费用9成
如今结构有所优化
举报信曝光的“贿赂”手法,与新天药业较高的销售费用形成印证。2024年,新天药业销售费用3.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43.34%。
据年报显示,2024年的销售费用中占比最高的是职工薪酬及福利,发生金额1.95亿元,占销售费用的52.41%;其次是市场开发与推广费,发生金额1.26亿元,占比34%。此外销售费用中还包括业务招待费、促销活动费、咨询服务费、广告宣传费等等。
实际上,2024年的销售费用已经较过去3年大大降低。翻看2021-2023年报,新天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是4.72亿元、5.32亿元、4.3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8.65%、48.91%、45.86%。
除了整体销售费用降低,销售费用支出结构也较此前大大优化。以销售费用支出最多的2022年为例,当年销售费用总共5.32亿元,其中职工薪酬及福利只有3433万元,占比6.45%;而市场及学术推广费高达4.96亿元,占比93.3%。2022年这一占比已经缩减至34%。
不过新天药业的销售费用并不算排位最靠前的。在Wind A股医药板块501家公司中,2024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超30%的公司有141家,销售费用占比超40%的公司有68家。而新天药业销售费用占比支出43.34%,在医药板块公司中排名第54位。也就是说,还有53家医药公司比新天药业销售费用支出占比更高。
销售费用高企的同时,2022-2024年,新天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只有2158.49万元、5661.04万元、5961.74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8%、5.93%、6.95%,与销售费用形成巨大反差。
不过总体来看,研发费用支出总数和占比都是在逐年递增的。截至2024年末,新天药业拥有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3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11个,药品批准文号31个。
新天药业在2024年报中表示,本着“长期主义”治企理念,公司在长、中、短期战略部署中做适当的周期调整与资源配置调整,持续推动研发投入、提升中药创新能力基础建设,为公司长期发展做好研发创新能力储备。2024年研发投入高达 5961.74 万元,呈现自上市以来对研发系统最大资源配置的投放量。
不过受公司内部改革及医药环境变化影响,新天药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58亿元,同比下降10.11%,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降35.3%。
实控人“资产倒腾”会否重启?
新天药业成立于1995年,是贵州省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中药制药企业,目前主要从事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其中,女性健康、泌尿系统健康、慢性病是新天药业的主攻领域,产品包括和颜®坤泰胶囊、坤立舒®苦参凝胶、宁泌泰®宁泌泰胶囊、即瑞®夏枯草口服液等。
新天药业的实际控制人为董大伦,天眼查显示,其合计持有公司15.95%的股份。董大伦1964年生,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曾在贵阳生物化学制药厂,并于1995年创立新天药业。2017年5月,新天药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就在此次贿赂丑闻曝光前一年,董大伦曾试图下一盘更大的棋。
2024年3月初,新天药业曾筹划上市以来首次并购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上海汇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伦医药”)88名股东持有的85.12%股权,完成后,汇伦医药将从新天药业的参股公司变为其全资子公司。
汇伦医药也是新天药业实际控制人董大伦的资产,主要从事化学药业务。2023年,新天药业的经营业绩出现近五年首次负增长,营收同比下降12.29%至约9.54亿元,净利润约为8087.1万元,同比下降27.48%。
汇伦医药于2022年8月曾启动A股IPO辅导,但2024年终止后,新天药业便宣布收购汇伦医药。
事实上,在公布重组计划之前,新天药业通过五次自有资金增资,已实现对汇伦医药持股14.88%,累计花费3.2亿元。以2022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汇伦医药的估值为29亿元。而彼时新天药业市值仅22亿元,“蛇吞象”式的收购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然而,4个月后,该交易终止。新天药业称,由于交易各方对交易的预期不一,但公司正在与相关方协商具体解决方案。
按照原计划,新天药业的交易对手为汇伦医药的88名股东,其中有58个自然人、30个机构股东,与新天药业有关联关系的主体有16个。预案显示,董大伦对汇伦医药直接持股比例为24.034%,截至2024年3月7日,董大伦、董竹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控制汇伦医药的55.6918%股权。
汇伦医药持股16.6%的股东汇伦科技还在2023年4月进行了人事变动,多了一位高管靳如珍是新天药业的监事。综合新天药业的回应以及人事变动,后续不排除重启并购的可能。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董大伦担任股东的企业有13家。对于曾试图“左右手互搏”的董大伦而言,在“贿赂风暴”过后,是否还会重启汇伦医药的资产倒腾计划?评论区聊聊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