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
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于2025年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数智新动能,普惠新未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出席并致辞。
耿黎在致辞中表示,数字金融为普惠金融注入发展新动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金融汇集多维数据,构建全面客户画像,为降低成本、筑牢风险、优化服务夯实基础。数字化与集约化转型显著降低了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
她谈到,过去,普惠信贷呈现低频特征,客户经理往往做了一笔贷款后,还需要每隔数月开展一次贷后检查,人力、时间成本较高。当前,通过引入客户结算、代发、信用、水电等数据并开展动态监测机制,我们将普惠信贷转变为高频场景,客户经理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实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减少运营成本;一旦发现企业经营指标异常,能迅速启动风险预警,及时采取纾困帮扶措施,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响应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
以下为致辞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本次活动。中国普惠金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在数字普惠领域涌现了许多新成果。下面,围绕着“数字普惠”的主题,我与大家交流三方面内容。
一、硕果盈枝:普惠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我国正式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十余年发展,普惠金融取得长足进步,服务覆盖面扩大,服务可得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提高。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类机构立足自身禀赋,百花齐放:大型银行发挥规模、网络与科技优势,通过推广线上化产品、打造一站式平台,扩展服务范围,如工商银行构建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三大产品线,农业银行推出“农行普惠e站”平台,中国银行打造“惠如愿”APP、建设银行推出“惠懂你”平台等。股份制银行聚焦特定客群与场景进行创新,如招商银行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服务生态圈。地方性银行立足地缘人缘优势,深耕本地小微客群和特色产业,提供灵活贴心服务。
数字金融为普惠金融注入发展新动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金融汇集多维数据,构建全面客户画像,为降低成本、筑牢风险、优化服务夯实基础。数字化与集约化转型显著降低了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过去,普惠信贷呈现低频特征,客户经理往往做了一笔贷款后,还需要每隔数月开展一次贷后检查,人力、时间成本较高。当前,通过引入客户结算、代发、信用、水电等数据并开展动态监测机制,我们将普惠信贷转变为高频场景,客户经理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实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减少运营成本;一旦发现企业经营指标异常,能迅速启动风险预警,及时采取纾困帮扶措施,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响应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
二、邮储实践:创新书写数字普惠新篇章
邮储银行立足资源禀赋,织密服务网络。依托“自营+代理”模式,建立近4万个网点,覆盖约99%的县市,70%在县及以下地区,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180万公司客户。我们坚守普惠战略,近三年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4.5万亿元,连续三年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最高等级“一级”。截至2025年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7万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比重近20%,居国有大行前列,户均贷款金额约80万元,坚持做小做微。我们注重专业能力,强调“三个专业”,以专业体系为保障,强化资源倾斜,构建线上线下全面产品体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以专业队伍为支撑,打造懂小微、懂“三农”的普惠铁军队伍,贴近一线市场;以专业文化为引领,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强调“只有做好小微金融,才是合格的支行长”,全员深耕普惠小微。
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邮储银行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搭建小微金融数字化转型“5D(Digital)”体系,即数字化的营销体系、产品体系、风控体系、运营体系和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3月末,线上贷款余额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中占比达87%,以数字技术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可得性。
一是搭建数字化营销体系。我们整合企业网银、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中心等平台,打造“线上+远程+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拓宽服务半径。充分发挥网点服务小微企业的主阵地作用,依托“普惠营销地图”数字化工具,结合在网点的近万名普惠服务代表,实施网格划分、包干到人,有效扩大小微金融覆盖面。
二是建构数字化产品体系。我们加速推动“小微易贷”场景化转型,深度对接税务、政府采购、海关等多领域数据,满足小微企业多元融资需求。针对传统产业链金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的痛点,创新“脱核”模式,不占用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依托核心交易数据,对上下游企业开展主动授信,解决当前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账款拖欠难题,现已成功落地白酒、石油、食品快消等一系列产业平台项目。
三是打造数字化风控体系。我们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数智化水平,构建“客户数字画像+模型规则+风控策略+自动预警”全流程风控体系,部署超600条贷前自动化审批策略及贷后预警策略。通过回检完善客户风险画像,刻画风险特征,搭建超8000项特征指标库及百亿级规模金融图谱,实现风险精准预警,通过智能风控体系,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客户经理只能靠跑现场了解小微企业的贷后情况的难题。
四是推出数字化运营模式。提升集约化运营水平,推动信贷业务集约化营销、审核及贷后管理。针对长尾无贷客群,创新搭建“精准识别—价值深挖—智能运营”全周期运营机制,精准对接客户需求。重塑线上小微易贷流程,落实人工审核监管要求,实现更有质效发展。开展集中贷后管理,由集约化团队进行非现场监测,减轻客户经理贷后工作,贷后阶段提前识别近90%风险客户,提前化解比例近70%。
五是确立数字化服务方式。我们从客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需求视角出发,推出“易企营”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企业的财税、发票、薪酬等九大场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让企业经营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得到了众多小微企业的认可。积极拓展外部合作,建立覆盖政府、交易所、投资机构等单位的合作平台;联合工信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一方面,开展政策研究和市场调研,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研究院也面向小微企业提供系列培训,累计覆盖近1.5万人次,构筑开放共赢服务生态。
三、未来展望:锚定普惠金融发展新方向
关于如何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回应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再与大家分享两点思考。
一是运用系统观念,推动“五篇大文章”创新融合发展。“五篇大文章”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构建起有机系统,要促进彼此深度融合。深化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实现政务、税务、工商等多维数据接入,构建企业立体画像。依托数字技术,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园区、跨境贸易、乡村振兴等多元场景,实现从点到面覆盖延伸。此外作为大行,要借助自身IT实力,加强科技的输出,服务客户个体化、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推动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当前科技型企业去重后超过70万户,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要支持科技企业做小、做微、做硬核科技。针对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以及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的“两高一轻”特征,加强产品创新;围绕科技企业高频金融需求,涵盖银行融资、财资管理、资本对接、跨境发展、战略咨询等场景,提供“投行+商行”一体化服务。促进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以普惠主体的绿色行为为对象,聚焦绿色制造、环境改善、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依托企业碳账户、企业绿评价等手段,解决“绿而不普”“普而不绿”的难题。
二是“线下物理触达+线上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促进线上线下均衡发展。在数字化的发展浪潮中,我们既要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也要认识到,小微金融的沟通连接与复杂场景落地,离不开有温度的线下交互,需要两端协同发力。要以线上做产品、做平台,实现更灵活的产品要素、更丰富的增信手段,升级作业及运营流程,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体验。同时,要以线下做服务、做品牌,各类型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地方特色和核心产业集群,开展有温度的线下服务。网点是小微企业服务的重要阵地,能触达线上难以覆盖的客群,解决复杂金融需求,又能依托面对面服务,洞察客户痛点,还兼具金融知识宣教与客户社交功能,可以开展政策解读、银企沙龙等活动,让银行更好承担经济政策宣传者、一线声音传递者、企业成长陪伴者的角色,延伸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让我们同心聚力,以数字化转型优化普惠客群金融服务,以系统思维推动“五篇大文章”融合发展,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共同书写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