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
政策面、产业面、技术面和基本面多重利好共振,中国创新药的产业趋势仍在演绎中。近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并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公布,更以全链条支持政策为创新药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2025年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上,多家中国创新药企携重磅临床研究成果亮相,多项研究入选年会展示,彰显中国创新药在科学价值与国际影响力上的双重突破。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高光时刻。什么样的专业投资团队能够穿透产业脉络、捕捉结构性机遇?
政策护航创新药发展
政策端持续释放红利,为创新药发展提供制度保障。6月16日,《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到“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
7月1日,《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强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多项突破性举措引发市场关注。具体来看,推动形成“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格局,注重保持当前医药创新向好发展态势,以不同保障制度的功能定位和支付能力为前提,发挥医保部门公共服务支持作用,为创新药发展争取更多增量资源和发展空间。
从产业发展看,2024年国内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8种,较2018年增长超5倍。2025年以来,获批数量已接近40种,涵盖治疗组织细胞肿瘤的芦沃美替尼片、国产减重药玛仕度肽注射液等重磅品种,行业创新活力持续爆发。
中国创新药优质资产正引起全球关注。从2020年开始,5000万美元以上的BD(商务拓展)来自中国的比例只有5%,但2024年提高到30%,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0%。
在多维度利好因素共振下,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表现十分抢眼。华安基金旗下多只产品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包括新锐基金经理桑翔宇管理的华安医药生物,资深基金经理刘潇管理的华安医疗创新、华安健康主题,以及倪斌管理的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基金等,从主动投资、细分被动指数基金两个维度,为投资者把握住了医药领域的结构性行情,体现了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桑翔宇看来,三、四月份的国内创新药公司数据良好,五、六月份的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会议数据更超预期,BD金额也超出预期,这都表明中国创新药企业的表现比想象中更强且可持续。2025年将是创新药行业复苏之年,当前市场还处于关注BD阶段,国内创新药在临床机理设计和数据上表现良好,一旦在海外数据上得到验证,中国创新药公司将真正获得全球市场青睐。
考验专业化投研能力
医药行业细分赛道多、分化显著,对投研团队的专业性提出极高要求。这需要深厚的产业积淀与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当医药行业进入反转后,才能够抓住投资机会。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的优异业绩背后,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投研团队。
作为老五家公募基金之一,华安基金一直深耕科技投资,在数字经济与硬科技双轮驱动的时代,华安基金已构建起全面覆盖产业链、融合量化与基本面研究的立体化科技投资体系,集结了产业学术背景+投研实力的一群基金经理。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依靠华安基金体系化投研平台赋能,将投研团队分组化、产品特征风格化、投研平台连接化,通过团队分工协作以避免个人“单打独斗”。同时,平台积极发挥个人优势,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
在华安基金立体化投资体系中,基金经理们各展所长,协同发力。刘潇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专业主攻的是医药政策与医药经济,入行后专注于医药行业的研究。刘潇是一名非常注重定价能力的基金经理,她从中观层面出发把握产业脉络,注重医药行业整体趋势和各子行业的产业脉络,并结合对于经济和政策的理解,在顺应产业发展的逻辑下,精选子行业并持续跟踪,重点长期专注医药行业中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两条主线。
桑翔宇以生物工程与经济学的复合视角寻找β与α共振,他拥有生物工程+经济学复合背景,2016年入行至今,持续深耕医药投资领域,完整经历过医药的周期,善于把握行业景气趋势性机会。在创新驱动时代,技术周期脉络则为投资方向提供明确指引。在投资框架的构建上,桑翔宇始终聚焦于捕捉产业周期与个股周期的共振点,致力于在中国医药行业确定性发展趋势中发掘认知差,成为乘势而上企业的价值收集者。
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已被市场公认,但把握波动中的机遇,需要兼具产业穿透力与协同作战能力的投研团队。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以科班背景穿透产业逻辑,以多元产品矩阵覆盖市场机遇,为投资者在创新药黄金时代中把握投资机会提供了专业支持。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本基金属股票指数基金,预期风险与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