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猫财经Pro
一份注定亏损的年报,还在难产中。
7月8日,资本大佬刘益谦旗下的天茂集团要复牌,但是复牌后,就是*ST天茂了,而披星戴帽的原因,就是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难产。
这两份难产的报表,让天茂集团在2个月的时间里面,经历了证监会调查、停牌、复牌、退市警示。
本来,大家对它的业绩也有预期,那就是亏损。
天茂集团主要靠国华人寿贡献业绩,但是这两年,保险主业不好做,保费收入在下降,而作为险资,它的投资还踩雷广汇汽车这样的危险公司,2023年首次亏损,2024年再亏损5-7.5亿。
那为啥报表还是“难产”了呢?官方说法是:“信息需要补充核实”。
补充啥?核实啥?市场对此的猜测就比较多了。
比如,是不是审计问题,在确认收入上有分歧,导致财务数据需要核实;再比如,有没有涉财务造假,这问题就大了,还需要证监会调查。
但跌是肯定的了。
在2025年,天茂集团跌了41%,而机构更狠,在7月1日公告,旗下基金持有的股份,按0.27元/股进行估值,相当于在停牌价上打了一折。
当然,复牌之后,估值会上调。
但如果再俩月之后,这两份报表再拿不出来,按规则,应该就是退市了。
刘益谦的故事,还挺传奇,主要是靠胆子大、脑子活泛、踩中风口。
他投资之前,是出租车司机,而那时候,出租车稀罕,他敢花别人“一年工资”的价格考驾照,后来炒股票,1990年就敢花1万块买豫园商城的原始股,到套现的时候,赚了100倍。
什么认购证、国债期货,他都倒腾过,后来成立新理益,专门搞投资。天眼查信息显示,新理益注册资本60亿,刘益谦家族全资持股。
他在资本市场有俩称号,“法人股大王”和“定增大王”。
那时候,法人股流通性非常差,而且价格还便宜,于是,他就开始收购法人股,有数据说,当时他持有15家上市公司大约2.5亿股法人股。
后来股权分置改革,他靠抛售法人股,赚了一大笔,一个安琪酵母,就赚了1.8亿。
2009年开始,刘益谦就开始参与京东方A、保利地产等公司的定增,而在定增的高峰期2013-2014年,参与了30多次定增,花了80多亿。
而在一个包钢股份上,他的定增金额就超过50亿,当然了,也为他带来130亿的浮盈,钱花得还是很值得的。
玩资本之后,他也开始做实业了。
比如,他通过买法人股,成为百科药业的大股东,后来百科药业成为了天茂集团,2015年通过98.5亿的定增,控股了国华人寿。
2021年,亨迪药业上市,本来不温不火,结果在2022年股价大涨,2个月翻了2.75倍,押中布洛芬,浮盈60亿,在那时,市场简直是羡慕嫉妒恨。
资本大佬的另一个爱好,就是收藏。
2014年,他在香港苏富比花了2.81亿港元(约合2.2亿人民币)的天价,拍下了“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了24次黑金卡,才付完款。
这不是他第一次拍东西,但是,这次最震惊。
因为,这位大佬不按套路出牌,他拿到杯子第一时间不是收藏,而是用这2个多亿的杯子,泡了一杯普洱茶,发了一个朋友圈。
这一操作,直接让刘益谦火遍全网。
到2015年,在市场上各种抛定增案的同时,他又花了1.7亿美元(约合10.84亿人民币)的价格,拍下了意大利画家的《侧卧的裸女》。
他自己都感慨,“的确蛮贵的”,他的名言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而鉴于这幅画以及这个价格,外媒直接给他一个称号,“中国最俗气的亿万富豪”。
在拍卖上,花钱如流水。
一个明代的刺绣唐卡3.5亿港元,王羲之的平安贴3亿港元,张大千的桃源图2.7亿港元……
他过亿的藏品有8件,百万千万都数不过来,这些艺术品都放在了他的龙美术馆,而光这个美术馆,上海有俩,重庆有一个。
但是,古董这东西,价格就比较虚,高价买不一定能高价卖。
2023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有一个刘益谦的专场,他拿出39件藏品拍卖。
结果,39件藏品有10件流拍,剩下29件,估价7.45亿-10亿港元,但是成交只有5.45亿港元,一个专场下来,折价30%-45%。
如今,天茂集团的退市警报拉响,从踩中风口,到进入“风口浪尖”,这几年,这位大佬在投资上频频失手,长江证券、美凯龙、广汇汽车等等,都让他赔了不少。
刘益谦的神话,可能需要继续卖藏品回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