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管理费收取模式正在改变,部分理财公司开始探索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挂钩的新费率机制。
7月8日,招银理财今年首推的浮动管理费理财产品开售。“产品上线不到10分钟就售罄了,预计后续还将扩容5亿元额度。”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了解,该产品管理费采用分档计提模式,费率与产品业绩挂钩,与客户利益绑定。
业内人士认为,费率机制的创新意味着理财公司经营逻辑的深层重构,将推动理财市场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盈利模式从拼规模向拼收益转变。
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招银理财推出的“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产品于7月8日正式开售,发行规模20亿元。据了解,该产品是R3(中风险)等级产品,封闭期限36个月。
从底层资产来看,该产品固收部分主投高等级信用债,形成核心底仓;权益部分主投高股息和银行优先股;另类投资部分主投与股债低相关的量化中性策略及黄金。
该产品最大亮点在于浮动管理费收取方式。招商银行北京地区一名理财顾问告诉记者:“在产品到期时,根据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分档计提管理费,不同收益水平对应不同的管理费率。固定管理费为0.25%/年,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1.5%时,将分两档收取或有投资管理费,合计费率最高不超过0.5%/年。”
图片来源:招银理财公众号
针对该产品推出的费率创新模式,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一方面是经过对市场点位、产品策略、投资经理风格理念、历史业绩等多方面的评估,我们对产品有着高度信心,希望通过费率机制创新,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向投资者传达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新经济、新消费等产业升级渐成趋势,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推动,今年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希望通过发行创新费率机制、高含权的理财产品,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关注多策略理财”。
招银理财表示,后续公司还会继续探索运用各类创新机制,争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投资体验。
推动理财公司经营逻辑深层变革
业内人士认为,理财公司推出浮动管理费产品,是理财市场强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的重要举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浮动管理费机制将提升产品透明度与信任度,理财公司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有助于留住和吸引更多投资者。同时,管理费结构更加公平,有助于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并引导投资者养成价值投资习惯。”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记者表示。
在传统模式下,产品管理费率为固定值,理财公司管理规模越大管理费收入越多,这导致追求规模扩张成为不少理财公司的主要目标。浮动管理费机制的引入,促使理财公司更加关注产品的业绩表现。
业内人士认为,浮动管理费机制不仅是费率的调整,更是理财公司经营逻辑的重构。
“浮动费率产品更适合权益类、混合类资产,可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董希淼表示,未来,理财公司应加速提升投研能力与主动管理能力,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好产品的同时获得更多收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