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今年上半年已有2677家银行网点获准退出,超过去年全年退出总数(2483家)。
目前,传统网点业务服务大部分已实现线上化;另一方面,客户行为逐步向线上化迁移,近五年来线下网点客流量大幅下降。面对这一局面,银行业正积极推动网点转型,加强轻型化与智能化,例如逐步缩减传统柜台服务、增加远程视频顾问等,同时线下网点将更聚焦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等复杂业务。
降本增效
针对目前银行网点加速退出的情况,某股份行人士表示,总体来看,农商行网点退出数量占比较大,股份制银行网点减少原因之一是社区支行关闭。
专注金融领域的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姜兆华告诉记者:“网点大量退出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来自成本效益的压力。单个网点房租等运营成本至少在200万—500万元之间,如果包括10—15人的用工成本,单个网点的综合经营成本按接近千万元;而线上业务成本仅为线下的10%。在信贷需求疲软、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关闭低效网点以‘降本增效’,更多还是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2025年上半年关闭的网点中,60%以上因客流量不足或区域重叠被列为低效网点而裁撤;二是客户行为线上化迁移。个人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用户比例达88%,对公对私转账、理财等高频业务线上化普及率超90%,线下客流量近5年逐年下降60%。目前依赖网点的客群集中于老年人(退休金领取)及农村现金业务需求者。客户线上化、经营去网点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三是中小银行的机构兼并与重组。为化解中小银行金融风险,国家金融监管层面大力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和村镇银行吸收合并:2025年上半年,89家村镇银行通过‘村改支/分’模式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2024年农商行系统约有1278家网点(占比51.5%)因区域农商银行改革重组被整合。四是金融科技替代传统功能。AI风控、线上贷款等技术覆盖多数业务,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达93.86%,物理网点的业务必要性大幅降低。”姜兆华表示。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加快,线上渠道对物理网点的替代持续演进,传统物理网点的服务功能、服务半径正在被重新定义。商业银行从发展战略、运营成本等角度考虑,有序推进资源整合与网点布局优化。这些是目前支行网点退出的主要原因。
网点功能转型
银行网点未来将如何发展?姜兆华告诉记者,一是功能转型方面,网点将从交易处理转向客户体验。具体表现为:在轻型化与智能化方面,银行正在缩减柜台,增加远程视频顾问、智能终端(如工商银行大同分行将非现业务迁移至智能设备);在场景化服务方面,网点将嵌入社区场景,例如“智慧食堂”“惠农终端+政务办理”等综合服务点。
二是定位布局方面,网点经营重心将下移。商业银行结合国家战略与自身经营定位对网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四大行重返县域经济,经营重心下沉,深耕县域金融。
三是在形态创新方面,银行将推进渠道融合与生态协同。例如,元宇宙银行、AI客户经理提供24小时服务。在嵌入式金融方面,银行与抖音、美团等平台合作,实现“即用即走”的支付信贷服务。
四是在效能提升方面,银行将通过科技驱动网点服务升级。例如,5G、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将实现远程协同(如中银智能柜台县域全覆盖)。未来网点将更聚焦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中小企业融资等复杂业务。
杨海平表示,物理网点依然是线上线下服务结合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附带人文思考的、有温度的社区金融服务+非金融服务的载体。物理网点在总体收缩的前提下,服务功能的升级与优化,服务内容的创新与迭代,在服务渠道中的重新定位,区域布局的精准调整是商业银行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