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林物流(维权)(603117.SH)7月11日发布的对上交所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揭开了其“扭亏为盈”背后的财务脆弱性。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365.26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仅228.67万元,非经常性损益贡献高达1136.59万元,其中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达1112.53万元,占净利润的81.5%。这种依赖会计调整的盈利模式,暴露了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缺失——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4.15%至2.95亿元,装卸业务收入下降9.50%,毛利率减少2.08个百分点。更严峻的是,公司流动性危机凸显:2024年末货币资金仅1870.22万元,而短期借款、其他应付款及一年内到期负债合计超2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47,速动比率同样为0.47,偿债能力逼近警戒线。
应收款风险引关注
应收账款风险持续发酵:期末应收账款同比激增103.83%至3049.25万元,其他应收款中58.59%账龄超三年,尤其对中国建筑的3988.12万元应收款回收存疑。尽管公司辩称将部分应收款转入“国央企组合”并降低坏账计提比例,但问询函直指其合理性——中国建筑回款周期因合同条款延长,且2024年仅回款2430.14万元,期后回款仅602.12万元,远未改善资金链。此外,公司对涿州长隆的抵债房产处置失败,补计提减值826.59万元,反映资产处置能力薄弱。
经营困境与股东风险
公司资产质量与持续经营能力遭监管重点质疑。固定资产占总资产56.68%,达7.85亿元,但连云港子公司资产因出租率下滑连续减值,2023年计提损失1294.47万元。2024年3月,公司试图以7000万元出售连云港资产,却因买方违约导致交易流产,暴露资产变现困境。2025年一季度业绩进一步恶化:营收同比下滑9.63%,净利润腰斩50.32%,印证主业萎缩趋势未止。
股东质押风险与业务收缩形成恶性循环。截至2025年4月,第一大股东质押64.3%持股,第三大股东100%质押,合计12.12%股份被冻结。贸易代理业务因“资金风险加大”主动缩量,基础物流收入仅2773万元,同比锐减。尽管公司声称“强化应收款管理”,但现金流改善实为收缩战线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95亿元,同比扩大1125万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