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到一个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再次示警稳定币。
在近日发布的《稳定币发展——政策挑战与应对措施》报告中,BIS表示,稳定币是否稳定仍待观察,这将影响其落地使用的情况。此外,稳定币的快速扩张正为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并可能威胁主要市场的货币主权。稳定币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其价值通常与某种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
不同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稳定币是价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其价格几乎不变,像数字世界里的“电子现金”。但在BIS看来,这并非一直如此。该机构表示,一些稳定币的波动性甚至超过了股票和没有资产支持的加密资产,例如比特币。
BIS进一步称,即便是波动性最小的稳定币,也很少与二级市场上的记账单位(即稳定币计价货币的面值)完全持平。这与当前用于日常交易的货币形式(例如银行存款)形成鲜明对比,而这将影响稳定币作为可靠支付手段的能力。
在市场人士看来,目前,稳定币的技术发展已逐渐成熟,下一步的商业落地值得期待。有鉴于C端(针对于消费者)场景更需市场大规模推广,B端(针对于企业)场景率先落地使用稳定币的可能性更大,如跨境支付、结算及供应链金融等。C端场景使用稳定币主要用于消费、转账、汇款等。
迄今为止,稳定币的跨境使用一直在增长。据BIS统计,两个最大的稳定币的季度交易量已超过4000亿美元。
除了波动性对商业应用带来的挑战,BIS还提醒道,稳定币还将威胁主要市场的货币主权。
BIS表示,在高通胀和外汇波动频发的时期,跨境交易中对稳定币的依赖往往会增加,特别是在对稳定币有高度认识的经济体中。广泛采用稳定币可能会为非美国居民提供无缝获取美元计价债权的机会,这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这也可能对现有外汇监管的有效性构成挑战。
上述威胁的基础在于多数稳定币与美元挂钩。BIS表示,目前,承诺投资者按需按一美元兑换一枚稳定币,就像其他形式的货币或类似货币的债权一样。稳定币发行人主要通过国债、回购协议和银行存款等法定货币计价短期资产来支持其代币。
据BIS统计,迄今为止,按数量计算,近70%的活跃稳定币以美元计价。按市值计算,近99%的稳定币以美元计价。
不仅如此,BIS称,稳定币还有可能对美债自身的收益率产生重大影响。据估计,35亿美元的稳定币流入美债市场后,美债收益率将降低约2.5个至5个基点。债券收益率与价格反向波动,资金流入会带动价格上涨,降低债券收益率。
对此,BIS提醒道,稳定币的市值不断增长,与传统金融体系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其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潜在溢出效应已经无法排除。
此前,该机构已提醒道,稳定币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这三个关键测试中,仍未达到成为货币体系支柱的要求。特别是在完整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主要表现为“稳定币已成为非法利用绕过诚信保障措施的首选”。在BIS看来,加密资产和稳定币最终将在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中扮演何种角色,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