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收官,其调仓路径清晰展现。其中,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港股市场凭借独特的估值优势和结构性机会,成为公募基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
数据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已攀升至历史峰值,医疗保健与金融板块成为加仓主力,而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则稳居重仓股前列。这一趋势背后,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港股“高成长+高股息”哑铃策略的认可,也预示着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资金配置热潮。
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对港股市场的配置热情持续提升。中金公司研究部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内地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剔除QDII基金)数量已达4048只,这些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合计达7343亿元人民币,较一季度末(6509亿元人民币)增长12.8%,占股票投资市值的比例从36.9%跃升至39.8%,创下自沪港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
从基金类型看,主动偏股型基金对港股的配置尤为积极。截至二季度末,此类基金的港股持仓市值达到4379亿元人民币,较一季度末(4112亿元人民币)增长6.5%;港股仓位比例从30.8%提升至32.5%,刷新历史纪录。
公募基金重仓股中的港股数量明显增加。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和中芯国际4只港股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其中,腾讯控股连续两个季度稳居第一大重仓股宝座。另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的港股数量从一季度末的327只增加至360只,持股市值也从318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265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印证了公募基金对港股优质资产的持续青睐。
从历史纵向比较来看,公募基金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呈现出阶梯式上升态势。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港股在公募基金重仓股中的配置比例已从2023年末的8.66%攀升至2025年二季度末的19.91%。这种持续性的增配趋势,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正在系统性增强。
从个股调仓方向可以看出,2025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在港股市场的选股逻辑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首先是行业龙头地位,如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等在各自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其次是成长确定性,创新药、新消费等具有清晰成长路径的板块成为加仓重点;最后是估值合理性,部分调整充分、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的优质资产重新进入机构视野。
业内人士分析称,上半年公募基金大举增配港股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估值吸引力、流动性改善和政策环境变化构成了最核心的三大驱动力。
展望未来,中国银河证券预测,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板块轮动仍然较快。当前港股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配置方面,建议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二是政策利好增多或政策利好持续发酵的板块,例如创新药、AI产业链、“反内卷”相关行业等;三是中报业绩表现超预期的板块,有望补涨。
从资金流向看,南向资金的持续性成为影响港股后市的关键变量。中金公司预计,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