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杂志
现有的沪杭线运力日益饱和,新线路既分流了原有的压力,又带动嘉兴等沿线的经济发展,营造新的城市增长极,加深长三角一体化
文|《财经》记者 王静仪
编辑|王延春
上海到杭州,多了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二线”。
8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近日正式获批。线路长约223.8公里,总投资约670.97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3亿元。
图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
现在上海和杭州之间有一条沪杭高铁,45分钟即可直连两座超级都市;而新建的“沪杭高铁二线”从杭州西站出发,经嘉兴进入上海奉贤、金山,至上海东站,最快40分钟可达,为两地之间新增一座铁路新通道。
为何要新建一条高铁?从交通枢纽来看,继杭州东之后再打造一个杭州西、继上海虹桥之后再建造一个上海东,营造新的城市增长极;从线路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沪杭高铁常常一票难求,新增二线既分流了原有客源的压力,又带动嘉兴等沿线的经济发展。
按照规划,沪杭高铁二线将在2025年开工建设,总工期48个月,2029年建成。正线长度197.4公里,其中浙江省境内143.2公里,全线桥梁长度188.2公里,桥梁比为95.3%。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加快推进。2024年长三角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在2025年里,铁路建设投资继续高位运行,预计超1300亿元,在建投资总规模保持8000亿元以上。
饱和的沪杭线
作为一条备受沪嘉杭三地市民期待的高铁,“沪杭高铁二线”有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沪乍杭高铁。由于现有的沪杭高铁运力日益饱和,乘客出行供不应求,新高铁一直为各方所期待。
上海和杭州作为长三角的两座超大城市,202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53926.71亿元和23560.1亿元,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和1262.4万人,全部位列全国前十名。
无论家住上海、去杭州的大企业工作,还是在上海求职、落户杭州,都是常见选择,沪杭同城化趋势凸显,用时不到一小时的高铁无疑是重要支撑。
沪杭高铁时速为350公里,于2010年开通,但随着跨城商务、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持续增长,这里已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线之一,乘客一票难求的情况时常出现。
《财经》查询购票信息发现,尽管沪杭间的高铁、动车班次每日超过100个,最快三分钟就有一班车,但耗时短、时刻好的车次仍然供不应求,连商务座和一等座也都销售一空。
尤其是周五晚上这样的两地通勤高峰期,比如8月22日16时-20时之间,无论从上海到杭州,还是杭州到上海的高铁票已几乎全部售罄,乘客只能选择无座、多买一站、上车换座等方法乘车。
“但凡好一点的车次,连无座都要靠抢,很头疼。每周五从上海虹桥到杭州东的D3323是我最喜欢的车次,18:59发车,下班之后正好去车站,55分钟到杭州,只要59块钱,但是这班车我几乎抢不到。其他的车次,要不时间长,要不价格高。”家住杭州、工作日在上海上班的李先生告诉《财经》,经常往返沪杭的乘客都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买票经。
沪杭之间自身的客流就已经很大,而另一方面,沪杭高铁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沪昆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起到高铁大动脉的作用,从上海前往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和云南等方向的高铁列车都要在此经过,因此运力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作为对比,同在长三角,上海和南京之间有三条高铁通道(京沪高铁的沪宁段、沪宁城际铁路和沪宁沿江高铁),干线、城际等定位区隔明显;而沪杭之间长期只有一条直达高铁,客流压力亟待缓解。
因此,预计在2025年动工的沪杭高铁二线,设上海东、嘉兴南、杭州西等车站,分担客流、快速通达作用凸显,同时也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划建设的项目,是国家立体交通走廊、路网沪昆、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造一个空铁超级交通枢纽
沪杭高铁二线2029年建成,沿途的杭州和嘉兴市民坐高铁去上海浦东机场赶飞机就更方便了。
位于上海西边的虹桥枢纽,是国内罕见的集合了高铁站和飞机场的空铁综合枢纽;如今在上海东边、东海之滨,以上海浦东机场和高铁上海东站为核心,一个“东方枢纽”的雏形已日渐清晰。
即将动工的沪杭高铁二线,正是打造东方枢纽的重要一环——从新建的临平北站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仅需约40分钟,相比现在从杭州自驾或者“高铁+地铁”约3小时的耗时,节省了不少时间,方便杭州和嘉兴市民前往上海浦东机场。
不同于上海虹桥站是面向全国的铁路中枢,上海东站侧重于辐射长三角,以沪杭高铁二线为代表,一张高铁网络正在遍布长三角的各个城市,继而通过中国最繁忙的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联通世界。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分院副院长、《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领衔规划师张璐璐介绍,虹桥枢纽是典型的“大铁路、小空港”,而东方枢纽则是“大空港、小铁路”;从空铁换乘规模来看,虹桥枢纽小于1万人次/日,而东方枢纽约为4万人次/日,是虹桥枢纽的4倍,因此外向度更高,具有面向全球、辐射国际的作用。
根据规划,上海东站未来将接入沪苏通铁路二期和沪乍杭铁路,引入沪苏湖高铁、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一小时出行圈越来越大,对长三角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凸显。
当前上海东站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27年7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建成后将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届时上海将形成“西有虹桥枢纽、东有东方枢纽”的格局,也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新的空铁交通枢纽,对于上海而言更是新的经济新增长极。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解释道,东方枢纽依托浦东国际机场、铁路上海东站、商飞总装基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功能平台和重点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枢纽经济”示范区。
“因此这里将以高科技、大体量的‘硬核’产业和高水平开放的枢纽功能,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提升发展,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之窗’。”赵晓雷说。
2025年长三角铁路建设预计超1300亿元
作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超过高铁里程全球排名第二、第三的国家里程之和。
在2024年,长三角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在2025年里,以沪杭高铁二线等项目为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高位运行,预计超1300亿元,在建投资总规模保持8000亿元以上,“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
据介绍,2025年长三角的铁路建设以推进在建项目为主,并有新项目开工,也有新线建成运营。主要项目包括:建成杭衢高铁、镇江东货场等4个项目;开工六庆铁路、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沪渝蓉沿江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宁淮城际铁路、金建铁路等32个在建项目;同时,还将推进温福高铁、沪乍杭高铁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下一阶段,长三角铁路将进一步着力补强通道“缺失段”,畅通路网“微循环”,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撑保障。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沪杭高铁二线,在新近发布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中,明确提到将“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
超高速铁路为外界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虽然目前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如果实际落地,进一步缩短杭州至上海的旅行时间至15分钟。
这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的前提下,内部的产业分工格局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创新要素加速流通,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随着区域内铁路路网密度的省际差异相比2018年末明显缩小,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2023年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86万元,省际差距由2018年的2.60:1缩小至2.4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际差距由2018年的2.68:1缩小至2.43:1,四地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8年的2.24:1缩小至2023年2.08:1,江苏由2.26:1缩小至2.07:1,浙江由2.04:1缩小至1.86:1,安徽由2.46:1缩小至2.24:1。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仅占全国1/26的国土面积和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4.4%的经济总量、近1/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近四成的进出口总额。在铁路建设投资持续高位运行的背景下,长三角正在愈发联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