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银行信用卡中心秋招开启!这两类人才受青睐→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赵萌
近日,多家银行开启2026年秋招。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招聘岗位中,银行信用卡中心招聘启事中的岗位分类更为精细,部分银行在传统的“市场类”“管培生”等大分类下,还依据工作内容或求职者专业细分出数十个具体职位。
从“粗放分类”到“精细划分”的这一变化受到市场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创新类人才和数字化人才尤其受到银行青睐。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目前开放的岗位分为技术类、职能类、市场类、数据类和产品类五大类,在此之下又细分为16个具体招聘方向,如产品类中的“产品经理”一职,便被划分为“用户增长方向”“数字化经营和增效策略方向”“AI应用与服务策略规划方向”等6个职业方向。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招聘经办岗和管培生岗两类人才,两类岗位又依据“法律专业”“信息科技专业”“财务会计专业”等分为14个细分职位。
“银行信用卡中心招聘趋向精细化,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信用卡市场已进入存量深耕阶段,行业内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为实现‘突围’,银行需针对不同细分场景、细分人群,配置具备相关领域经验或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而推出特定创新型产品,以此精准匹配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分析认为,在信用卡业务注重成本优化的导向下,精细化招聘能够有效减少岗位错配问题,提升人均效能,避免人力与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信用卡中心调整招聘策略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岗位设置来看,科技和AI相关人才在银行信用卡中心招聘中大受青睐。
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招聘的12人均为“科技菁英”,分为金融科技岗和数据挖掘岗,后者主要负责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
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的信用卡中心也明确开放信息技术相关岗位。例如,中国银行招聘信息科技岗,负责信用卡业务管理、产品研发、品牌营销、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中后台集中运营等。
可以看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广泛应用,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进程不断加速,技术已从过去的辅助工具逐步演变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高政扬表示,从实际业务来看,业务端的精准获客模型、风控端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风控体系、运营端的智能客服与个性化营销等,都能借助技术实现效能提升,只有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团队,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因此科技和数字化人才已成为信用卡业务实现降本增效、构建竞争壁垒的重要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也在加速更新“打法”。
招聘条件从粗放分类到更为精细的条线划分、对于大数据、AI等技术人才的定向招聘,无不折射出银行信用卡业务减量提质的现实需求。
“这意味着,银行不再只拼渠道,而是拼算力、拼数据,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思路已经发生转变。”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在受访时坦言。
接下来,银行信用卡业务将向何处去?
专家普遍认为,接下来,银行信用卡场景化发展或将不断深化,业务将深度嵌入各类垂直场景,通过“信用卡+场景服务”的融合模式,进一步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此外,信用卡业务将会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用户的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客群提供个性化的权益与服务。
“信用卡还有望推动权益体系的打通,围绕消费、信贷、理财等领域构建全生态服务,以此提升用户黏性与业务综合竞争力。”高政扬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