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自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步入净值化时代,产品净值与市场波动紧密挂钩成为常态。近期,债市出现震荡调整,使得以债券作为主要底层资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短期承压,部分理财产品出现破净现象。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固收类理财产品破净情况并不普遍,且多属新发理财产品。由于机构在本轮债市震荡调整中较为理性、克制,加之多数理财产品有利润垫,理财公司面临的压力整体可控。
多为新发行产品
破净指的是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往往代表着投资者账户出现亏损的现象。记者就破净产品对多家理财公司进行了采访。相关公司表示,破净产品多为新发行产品,破净幅度也较小,目前面临的客户投诉压力不大。
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破净产品均处于建仓期,由于近期市场波动和相关费用支出,出现小幅度破净情况。这些产品均为封闭式产品,不涉及赎回问题。破净产品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债券,其中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占比不低于99%,可转债、股票等含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低于1%,流动性压力较小。
另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固收+”产品破净的主要原因与近期债券市场波动有关,这些产品基本上是7月以后发行的产品,且部分产品底层债券的久期偏长,导致在近期债券回调过程中,产品净值出现波动下行。“此外,部分破净产品虽配置了权益类资产,但由于占比过低,未能吃到本轮权益资产上涨的红利,或者说权益部分资产收益的上涨未能有效对冲债券部分资产收益的下跌。”这位固收业务相关负责人说。
一位长三角地区农商行人士介绍,理财产品成立后不久,净值围绕1发生小幅波动是正常的现象,一些投资者对此进行了询问,银行均做了解释,目前赎回压力较小。
“近期产品破净现象多发生在刚成立不久的产品,这类产品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利润垫,容易破净。”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介绍。
大规模破净概率较低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伟表示,净值化管理使得银行理财对于债市的敏感度提升,当债市发生调整时,银行理财容易主动抛售债券,从而触发负反馈效应,造成理财赎回潮和破净率上升。
相对而言,本轮债市调整中机构行为较为理性、克制。一位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此次债市调整可能由两个因素引起。首先,股债之间一直存在着“跷跷板”效应,权益市场近期升温吸引资金流入,债券市场随之调整。另外,去年年底债券收益率下行速度较快,导致今年以来业内普遍对债市存在调整预期。这两个因素均不是突发因素,市场预期建立得已较为充分,所以机构进一步抛售债券、进而导致市场负反馈加剧的可能性较低。
前述某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多数产品在建仓初期会比较谨慎地配置,比如在一个月内匀速配置到80%的仓位水平,剩余现金部分会根据托管利率得到一定打底收益。在市场调整幅度不大的情况下,破净现象发生较少。虽然近期资金从纯债型产品中净流出,但未形成大幅度的负反馈,这可能是因为债券收益率上行的速率可控,机构没有抛售恐慌。
“近期债市调整可能主要受阶段性情绪释放与技术性回调的影响。在资金面宽松、配置力量强化、宏观经济改善等多重因素的支撑下,债券市场中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前述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好精细化管理
针对近期债市波动,机构表示,做好精细化管理是稳定产品净值的关键举措。
前述北方地区某股份行理财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公司正在对债券资产久期进行精细化调整,同时通过多资产配置来平衡不同资产的风险。另外,公司还将控制产品建仓节奏,防范大规模破净现象出现。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表示,从总体来看,当前银行理财破净率处于低位,银行理财整体稳定性在提升,但不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能力存在明显分化。展望后市,随着整体市场收益率水平走低,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可能有上行的压力,需要机构进一步精细化配置、提升交易水平。
中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建议,理财公司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树立多元大类资产配置思维,实现固收、权益、商品等多品种的均衡配置,通过配置股票、黄金、REITs等资产,分散债券市场单一风险,利用衍生品等策略对冲利率风险;二是优化产品设计,增加低波产品布局;三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细化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制度,加强产品全链路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