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见Pro
9月26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将迎来科创板首发上会审议。此次IPO计划募资80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练与推理一体芯片、图形芯片和AI SoC芯片的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成功过会,摩尔线程将成为A股国产GPU第一股。从6月30日IPO申请获受理到上会,摩尔线程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这一速度在科创板审核中颇为罕见。
Part 1 GPU领域的“后起之秀”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带领团队在GPU领域快速突破。
虽然成立时间仅五年,但摩尔线程的发展得到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据天眼查数据,自成立至今,摩尔线程累计融资金额数约百亿元。公司投资方包括深创投、红杉中国、字节跳动、腾讯投资、五源资本等知名机构。其中,五源资本和红杉中国多次参投。
摩尔线程融资历程
(来源于天眼查和公开信息)
在人才激励方面,摩尔线程也毫不吝啬。IPO前,公司通过杭州华傲、杭州众傲、杭州京傲及以“加速X号”为名的26家员工持股平台实施股权激励。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有724名员工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占员工总数的64%,
股权结构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无单一持股30%以上的股东,不存在控股股东。张建中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12.73%的股份,控制公司36.36%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
与国内多数采用GPGPU或ASIC路线的企业不同,摩尔线程选择了全功能GPU技术路线。其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可同时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及超高清视频处理所需的计算能力。
公司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分别命名为苏堤、春晓、曲院和平湖),形成了从芯片到显卡到集群的完整智算产品线。最新"平湖"架构于2024年推出,支持FP8精度,片间互联速率达800GB/s,显存容量提升至80GB。
目前,摩尔线程的产品线覆盖了多个应用领域。2025年上半年,AI智算产品成为公司绝对主力,收入达6.6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94.85%。
在专业图形加速产品方面,其S10/S30板卡产品在信创个人PC市场上与飞腾、海光、兆芯、龙芯等国产品牌CPU完成适配,已服务多家企事业单位客户。
在智能SoC领域,公司推出了"长江"SoC,INT8算力达50TOPS。据称,该产品在汽车智能座舱市场上的性能规格超越高通骁龙8295方案,预计2026年导入量产。
Part 2
财务表现: 营收爆发与亏损收窄
从财务数据来看,摩尔线程呈现出高增长与高亏损并存的态势。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 ,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特别是2024年,AI的爆火带动摩尔线程营收大爆发。公司AI智算产品增长较大主要由于市场对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GPU云服务等需求大幅提升。除AI智算外,专业图形加速、桌面级图形加速领域,也分别为摩尔线程贡献了一定比例的营收。
然而,GPU行业研发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性,使得摩尔线程在追求技术突破的道路上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压力。
2022 - 2024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39亿元、 -16.73亿元及 -14.9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50亿元。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极高 。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是不小的开支,2022 - 2024年,管理费用分别为6.02亿元、2.1亿元和2.84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8364.57万元、1.14亿元和1.35亿元。
多项费用的叠加,导致摩尔线程的经营性现金流始终为负。招股书显示,亏损额从2022年的15.24亿元,缩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2.71亿元。公司管理层预计最早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Part 3 GPU市场格局
尽管摩尔线程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从市场格局看,全球GPU市场由英伟达和AMD主导,2024年两家全球市场份额分别约为88%和10%,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仅2%左右。
相比之下,摩尔线程2024年在国内AI智算、图形加速及智能SoC产品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
摩尔线程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面临着巨大的技术追赶压力。
国内市场同样竞争激烈,沐曦股份、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GPU企业纷纷崛起,与摩尔线程展开角逐。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和市场拓展方面各有优势,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可以说,张建中和他带领的摩尔线程正站在资本与技术的交汇点。
若上市后发展良好,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流入,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产业生态建设上,摩尔线程致力于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上市后更多资源将投入其中,推动国产GPU产业生态繁荣。
未来,摩尔线程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国产GPU产业走向辉煌,值得拭目以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