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跃的市场中斩获正收益并非难事,但在持续震荡的A股市场连续多个年份实现稳健回报,则是对投资能力的真正考验。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沈犁自2021年1月接管财通新视野混合以来,该基金在2021年至2024年均实现了完整会计年度正收益。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已超66%。另外,在沈犁管理的4只权益产品中,有3只均实现了近一年净值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沈犁的持仓中,半导体、周期、高端制造等成长风格突出的板块占比不低,但基金净值走势却呈现出平稳的上行态势。
其中,隐藏着沈犁独特的投资平衡术——他拒绝被“成长”或“价值”的标签束缚,在产业趋势与安全边际的交叉地带,力图于成长中找寻更具韧性的标的,于价值中探寻更具弹性的空间。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沈犁系统阐释了这一策略内核,并分享了对当前市场的深度思考。
财通基金基金经理沈犁
用看消费的眼光看成长
面对市场上主流的投资策略分类,沈犁的定位显得有些不同。他将主流策略归纳为三类:左侧深度价值、右侧主题趋势以及介于两者之间偏向周期和景气研究型的主流策略。他自己选择的则是一条非典型路径:“这更像是价值区间里偏成长的一端,或是成长范畴里偏价值的领域。”
这种定位的核心在于“双重规避”——既规避对短期景气的过度追逐,也规避对静态低估值的机械依赖。“市场上很多所谓的成长投资,本质是周期博弈。大家寻找的是下一个季度能爆发的爆款,而不是企业自身的持续成长能力。”沈犁以电子行业为例解释,“当研究员用消费股的眼光审视科技股,寻找的是像消费大白马那样数年持续增长的公司,而不是赌下季度业绩翻倍的标的,就会发现不少被低估的机会。”
这种策略的实施依赖“两层筛选机制”。在自上而下层面,他要求行业景气“不下行即可”,不苛求业绩立刻兑现,但必须规避周期下行领域。在自下而上层面,聚焦几大核心要素,如企业盈利空间的确定性、成长延续性、风险收益比等。在采访时,他以某半导体企业为例:“这类公司处于前期资产投入阶段,尽管当下的利润数据并不漂亮,但现金流稳健,产能扩张明确。如果以五年维度来看,其成为行业龙头的确定性较高,从当前估值来看,可能是被错杀了。”
策略的独特性也有天然的优劣势。“在市场下行和震荡阶段,我们能不断低吸高抛,但在单边上行阶段,可能跑不赢激进的选手。”沈犁坦言,这种偏左侧的方法需要较强的定力和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刻理解,今年4月市场因外部扰动因素而大幅震荡时,他反而大举加仓出海类标的。“当别人担心风险时,我们看到的是机会,那些回购增持、基本面扎实的公司,市场恐慌时恰恰是买入良机。”
寻找长期胜率最大的投资方案
沈犁的职业生涯始于财务分析,后又在不同投资机构深耕消费行业研究,对他而言,职业生涯的质变还是发生在加盟财通基金之后。2020年,沈犁从研究员转型为基金经理,他最深刻的体会是思维层级的跃迁:“我觉得研究员大部分精力在研究个股能否上涨,而基金经理的核心使命是构建长期有效的策略框架。我无法预知股票明天的涨跌,所以我只能尽我所能去找长期胜率更大的投资方案。”
对朴素理念的恪守,成为沈犁操作的最佳注脚。今年4月,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当市场恐慌性抛售出海类标的时,他逆向加仓:“尾部风险无法预测,但每次恐慌都是买入优质标的的机会。”在6月-7月,当部分算力股短期涨幅过大时,他又在考虑如何防守:“不可能赚到最后一个铜板,放弃情绪过热而带来的泡沫,反而能够规避回撤。”这种纪律性源自其核心认知:“历史证明,低位买入高位卖出,长期获胜概率远高于追涨杀跌。”
对时代贝塔的把握,则体现了沈犁的战略视野。作为财通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沈犁秉承着财通基金的权益投资框架,非常注重中观行业选择。他将能力圈从消费向科技延伸,就源于对经济主航道的判断。沈犁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捕鱼要去鱼群密集区,投资必须聚焦创造增量的领域。”
从消费研究员起步的他,如今已在半导体、设备制造等领域建立深度认知:“不断拓宽能力圈,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控回撤,我会尽量在行业和个股方面逐步降低集中度。”对行业的深度研究也让沈犁的操作更显从容。
后市积极把握结构性主线
谈及对市场的研判,沈犁表示,目前市场整体处于修复深化期。“去年9月以来,市场情绪指标已修复至正常区间,当前正向乐观方向摆动,未到过热阶段。”他特别看好资金面的积极变化:“利率下行初期资金流向债市,在下行趋缓阶段,权益市场将开始受益。居民储蓄迁移才刚起步,这是未来的增量来源。”估值层面,大部分核心领域仍处合理区间。其中,有以下几大板块值得关注。
首先,沈犁表示,AI将是未来几年资金流入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硬件是产业周期的主轴。“当前AI发展阶段类似2018年的白酒,产业内生动力强劲。”他以Meta举例说:“通过AI优化广告投放,其广告主获客成本下降明显,AI对B端的赋能已形成商业闭环。”产业节奏上,他判断:“海外算力需求至少持续3年-5年,目前硬件估值仍在合理水平。”
其次,沈犁提示,半导体已迎来周期与成长的共振。“行业已进入第二轮上行周期,与2019年-2021年的首轮周期相比,此轮周期更具发展质量。”此外,沈犁表示,上一轮下行周期已成为半导体公司的试金石,留存下的公司已验证产品竞争力。
第三,沈犁认为,优质制造出海类公司已完成价值重估。“经过今年4月份的一轮洗牌后,龙头公司全球产能布局能力已形成新壁垒。”他观察到产业逻辑质变:“叠加风险出清等因素,不少出海龙头企业的估值中枢已系统性提升。”更青睐具有产品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的公司,这类企业将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最后,沈犁提到,平价已成为筛选消费公司的重要逻辑。在他看来,居民部门的降杠杆趋势有望为消费复苏带来结构性机遇。“性价比赛道,如量贩零食、高性价比日用品,契合消费中的确定性需求。”此外,谈及白酒这一传统消费板块,他认为,这一行业总量承压,但具备渠道优化、份额提升能力的龙头,有望在行业出清后迎来估值的进一步修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