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人记事
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研究总监董承非今天说:“目前市场的位置,跟去年这时候比,可能它的吸引力在下降,从中期维度看,权益市场还是可为的;从股债性价比角度,我还是觉得,股票更有吸引力。”
董承非之前接受小雅访谈时说过,在投资之前,他首先要看市场是否可为,以及投资的风险是否兜得住。现在,他的答案很明确:A股可为!
同一个场合,宁泉资产投资经理曾铭伟也说:“未来一段时间,股票市场可能大的格局上,仍然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董承非和宁泉资产创始人杨东,是国内两个相当“保守”的投资人,他们在A股市场的发声相当受关注,因为在市场有高估风险时,他们真的敢公开提醒风险,这在A股极为罕见。
在A股经历一段上涨好日子之后,他们目前的关注点并不是风险,仍是机会。
那么,近期大幅上涨的部分科技板块的算力股,是否局部过热了?
董承非今日明确表示有泡沫,但他也坦言,“能接受这种情况,一轮比较大的行情,就像啤酒一样,没有泡沫感觉好像喝起来没味道。
同一场交流中,广发基金做专户投资(类私募基金)的副总经理王海涛提到,自己也试图找答案,他特意找了一些近期表现强劲的成长型基金经理询问,为什么投资这些标的?
他收到的答案是,这些企业赚的是国外的钱,这和以前国内竞争不断降低利润率的方式有所区别。王海涛认为,这个逻辑“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他同时表示,“价值风格虽然可能阶段性确实跑输了,历史来看一定会回归的,没必要认为价值因为一时跑输变得一无是处。”
所有人都希望是真正的慢牛,也希望上涨过快的板块能慢下来,但可能所有人都对慢牛持怀疑态度,毕竟,距离金钱很近的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少动物精神。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前段时间,某位卖方科技研究员,大骂一些投资传统消费股的基金经理是“老登”,怎么看自己身上的登味?
王海涛分享了一个小经历,一个专业机构委托自己投资时,给出两个苛刻的产品约束指标,这两个指标挺有意思的,自己看吧。
按照卖方分析师的逻辑,这两个指标可能充满“登味”,但背后所折射的风险和收益意识,非常专业。
这些都是在昨天下午,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携手举办的ESG大讲堂暨高校基金会慈善资产管理研讨会上,呈现的精彩。
还有一个值得了解的点,如何通过资产配置,去做好绝对收益,并且在取得较好的风险收益比,兴银理财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叶予璋给了自己的思考。
以下是小雅摘选的“圆桌对话”实录,主持人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教授罗妍,嘉宾名单如下:
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研究总监 董承非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 王海涛
兴银理财创新业务部总经理 叶予璋
宁泉资产投资经理 曾铭伟
董承非:能接受大行情下的局部泡沫
罗妍:首先请教董总。今年以来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表现都非常抢眼。您如何看待这一轮市场上涨主要的驱动因素?您如何判断当下的点位估值是否合理,抑或是已经有一些过热迹象?
董承非:经过几年债券比较大的牛市,现在无风险收益率已经降得非常低了,基本上是2%以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稍微要再追求更高回报,就必须在整个组合里面添加风险因素。
本质上,我认为这一轮行情起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权益资产经过过去3年的下跌,在风险资产里面,它的性价比是最好的,这也是我们在去年行情这么低迷的时候,坚持高仓位运作的底气所在。
当然,经过近一年的上涨,目前市场的位置,跟去年这时候比,可能它的吸引力在下降,但是如果拉长看,跟现在2%以下无风险收益率去比,从中期维度看,权益市场还是可为的;从股债性价比角度,我还是觉得股票更有吸引力。
唯一大家讨论的是,是不是有局部泡沫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算力为代表的科技方向,相关板块短期涨幅很大,有些股票两三个月可能涨了好几倍。
当然,我们也能接受这种情况,一轮比较大的行情,就像啤酒一样,没有泡沫感觉好像喝起来没味道。
至于是慢牛还是快牛?从我们资产管理人的角色来讲,我当然希望是慢牛,如果是快牛,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资产管理人,挑战都是非常大的。
但是这个事情我也持保留态度,因为中国人都很勤奋,所以,我们历史上每次都希望慢牛,但事后感觉都好像事与愿违,我希望这次会不一样,能够慢一点,时间拉得长一点,这是我的观点。
王海涛:两个严苛要求下的专业考量
罗妍:海涛总,当下市场中有不少关于价值和成长的争论,您如何看待这一争论?
王海涛:您刚才提到价值跟成长的问题,几年前我到了广发基金,管理了一类叫“长期价值”的产品。
这类产品大概又分成两个不同类型:一个是对PE、PB、换手率有严格要求的,比如说要求PE不能超过20倍,或者PB不能超过1.5倍,换手率要求每年不能超过50%,意味着两年换仓。
还有一类产品,比如对标800的基金,基准是800,必须将800成分股中不低于50%的个股纳入持仓。
起初,我对这些要求不太理解,以前做专户时,更多自上而下选股,很少考虑这么严苛的估值和持仓比例要求。
但和委托方交流后,我发现他们的研究非常科学——长期稳定ROE的产品,历史收益表现优异。
举例来说,银行股虽然常被忽视,但过去长期看,有70%的概率能战胜300,这让我看到价值因子的力量。
过去,价值与成长常被视为对立,但其实800价值和800成长有重叠,比如800价值指数中,约有十几只个股同时属于800成长。
我用个例子说明:就像我们以为学霸只学习好,但其实可以有既学习好、又体育好、画画也好的人,价值与成长因子也可以结合,既属于800价值又属于800成长的个股,基本就属于这类,这是我的理解。
从因子层面看,价值因子包括PE、PB比较低,股息率相对高一些,freecashflow(自由现金流)好一点,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好。但不同阶段会相互变化,没必要严格区隔。
其二,主持人问到,市场怎么看?从我们的角度来讲,首先,我们希望是慢牛。另外,现在可能有些行业或者个股的涨幅确实过快,因为你看300或者800,走得非常极致,比如通信行业,只涨光模块,没配上那些通信就是不好受。
我还在另一个投委会担任主席,看到一些成长型基金今年大幅跑赢指数,我问他们为什么投资这些标的,他们的逻辑是,这些企业赚的是国外的钱,和以前我们国内竞争不断降低利润率的方式有所区别。我认为,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我认为,价值风格虽然可能阶段性确实跑输了,历史来看一定会回归的,没必要认为价值因为一时跑输变得一无是处。
我个人认为,现在阶段性的成长风格会强一点,但我希望也慢一点,价值我个人认为迟早会回来的。
叶予璋:做绝对收益最好的配置是什么?
罗妍:叶总在5月份的一次发声里,您对未来市场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股、债、金三类资产都还有一定上涨空间,四个月已经过去了,您的看法是否有变化,以及您对各个大类资产的看法如何?如果从配置思路出发,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叶予璋:因为我是配置的思路为主,所以很难单一的去博一个方向或者博一个资产,多年来一直是个挑战。方向性选择往往也具有均值回归特性,难度较大。
现在世界变化莫测,要去判断一个资产的未来变化我觉得难度也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提到股、债、金,这是配置的基本逻辑。战略配置、风险平价的核心逻辑是寻找更多的低相关性资产。低相关性资产在各种风险裸露上相对比较均衡,不会因为通胀上升或者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抑制。
在配置比例的时候,也要看每一类资产的夏普比,风险平价是非常科学和艺术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比如说波动率等配,但是怎么等配,为什么要等配,是否必须等配,我觉得,这些问题对投资来说都是艺术性的行为,每个人做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我觉得,股、债、金是大类资产里相关系数最低的三类资产,在当前中国低通胀、流动性宽裕的环境下,我持续看好这类配置,就是股、债、商品,商品里可能黄金配一半的比例。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去看整个中国二级市场可以投资的低相关性资产,无非是股票、债券、商品、中性策略,以及不锁汇的跨境投资,这五类资产是少有的两两低相关性的,或者相关系数在0.2以下的资产。
把这些资产组合在一起,从最浅显的数学逻辑来说,它的夏普比一定是最高的。
我们不是做权益的,我们是做绝对收益的,做固收+的,那夏普比就是我们的核心,因为我们不是选多少股票仓位,而是选多少风险资产。从这样一个配置来说,偏债混策略是最适合长期投资的。
它尤其适合高校基金会等慈善基金,因为它的收益预期跟回撤相对是比较不错的。大概30%的风险资产,差不多15%-20%的股票多头,年度胜率比较高,同时从现在往未来看,预期收益也有6-7个点。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债券投资、股票投资也是分散的逻辑。比如股票,我个人看好哑铃投资或者三角投资,一端例如偏国企的红利低波,一端例如全市场的量化选股或者量化指增,还有一端例如类似宁泉这种深度价值或逆向策略,这种策略当然也比较稀缺。
我觉得,顺着这个思路做,就会发现资产夏普比是越来越高的,即使做偏债混,可能投资收益比市场普通股债混好得多。
不管怎么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往未来看一年、两年,这样负相关性的配置是非常好的,包括中性策略、量化中性、CTA、套利策略、利用波动率和升贴水的一些策略等来进行均衡,我觉得都是对大类资产非常有效的组合,或者说低利率时代替代固收的一个方案,而且,对单一的策略裸露不大的话,不管是未来看五年、十年,都是很好的基础配置。
我觉得,这不仅适合理财,也适合更多追求绝对收益的客户。
宁泉资产曾铭伟谈投资“登味”:
A股仍会震荡上行,希望有些过热领域慢下来
罗妍:最后想请教曾总。一直以来宁泉都以稳健的投资风格为人所熟知,你们如何应对快速上涨的市场行情?还有刚刚您也提到,宁泉对于下行风险是比较敏感的,在当下时点是否观察到风险因素的累积?
曾铭伟:作为一名长跑型选手,宁泉投资风格一直以来确实以稳为主,按照市场流行的术语来讲,潜台词可能就是具有登味。
但我们也认为,在中国这样动物精神非常发达的投资土地上面,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不缺乏风格相对激进的选手。
相比收益和回撤比较大开大合,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希望帮客户相对稳健的获取权益市场的回报。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从自己的风格出发,从底层资产基本面,估值等角度出发,做好投资组合风险性价比的调整。
另外,确实就像前面提到的,希望慢牛,希望现在有些过热的领域能够稍微慢下来,二季报中,我们仍然坚持向我们的客户提出,未来一段时间,股票市场可能大的格局上,仍然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但还是要谨记,各种内外部的风险仍然没有消失,可能仍有一些负面事件的冲击。所以,一旦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上涨幅度斜率过于陡峭,需要警惕未来一段时间越来越大的回调风险。
这个过程中,宁泉希望把自己的投资组合顾好,留有余地,保持谨慎,同时,即便有登味的话,登出自己的色彩,我觉得还是坚持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