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卢梦雪 北京报道
国有大行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9月23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吸收合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邮惠万家银行”),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将依法注销。
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截至今年上半年资产规模达120亿元,存款72亿元,开户客户数量达到1645万人。随着被邮储银行吸收合并,市场上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将仅剩百信银行一家。
不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银行的直销银行APP也在陆续被下架、注销。与巅峰时期的上百个直销银行APP相比,如今仍在手机应用商店上架的直销银行APP仅剩10余家。
邮储银行将吸收合并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是国内第二家获得开业批复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也是国有大行中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资料显示,邮惠万家银行成立于2022年1月,注册资本50亿元,是邮储银行全资子公司,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而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邮惠万家银行的独立法人资格依法注销,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承继,邮惠万家银行客户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均不受影响,已合法签署的合同、协议继续有效。
谈及吸收合并的原因,邮储银行在相关公告中称,本次吸收合并是“为进一步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邮储银行管理及业务架构,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对于市场关心的本次吸收合并对母行的影响,邮储银行在公告中提到,此前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按100%比例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范围,因此,本次吸收合并事项不会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长远来看,邮储银行所承接的邮惠万家银行的存量贷款、存款和资金,业务规模较小,且资金和贷款业务自然到期后不再续作,对邮储银行未来的业绩表现整体影响较小。”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表述。
所谓直销银行,是指主要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再依赖于线下实体网点,并且所提供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无法亲临柜台现场的客户的一种银行运作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创新产物,直销银行曾被视为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在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邮储银行原董事长张金良曾提到,“邮储银行和邮惠万家银行有能力、有条件实现充分的线上线下融合或者协同。今后,线上的智能化服务和线下有温度的面对面服务是我们这家银行最大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对于邮惠万家银行的定位,张金良曾表示,直销银行作为全牌照的独立法人银行,申请的目的是把它作为邮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抓手。想通过直销银行的设立,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商户、消费者等生产、生活场景当中。用互联网思维在“三农”和小微领域探索出一条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路径。
我国共有3家获得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的机构,其中百信银行于2017年11月正式开业,是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由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联合发起成立。而招商银行与京东数科合作的直销银行“招商拓扑银行”则在筹备多年后,于2022年7月22日宣布撤回开业申请并终止筹备工作。如今,随着邮惠万家银行的退场,国内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仅剩百信银行一家。
直销银行APP也在批量退场
不仅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银行的直销银行APP近年来也在不断被关停、注销。
《2019年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直销银行116家,其中参与主体最多的是城商行,其次是农商行、农信社。
但2017年起,直销银行渠道开始密集被调整。如工商银行2015年推出的直销银行品牌“工银融e行”在2018年就宣布停用;浦发银行2014年11月推出的“浦发直销银行”在2019年就被手机银行合并。2025年5月26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其直销银行App服务将于6月25日迁移至手机银行“京彩生活”。此外,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的直销银行APP均在上线几年后被整合优化,部分直销银行APP存续时间甚至仅为1年左右。
9月24日,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发现,仍在运营的直销银行App仅剩十余家,规模不及巅峰期的十分之一,且基本为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旗下。如青岛农商行、湖南银行、廊坊银行、徽商银行、青海农信、自贡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贵安新区发展村镇银行、民泰银行、宁夏银行等。
同时,记者注意到,当前仍在提供服务的直销银行APP以提供存款、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贷款、生活服务等产品和服务为主,部分附带信用卡开户、积分商城兑换、黄金投资等内容,但更多的直销银行APP基础理财缺失、上线产品仍较为单一。
从直销银行APP的维护情况来看,多数直销银行最近一次版本更新在几个月内,但也有几家直销银行长期缺乏维护更新,最近一次更新停留在4年前、6年前。
“在经历前期的新奇和亢奋之后,我国直销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逐渐显现。”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从客户定位看,直销银行以零售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目标客户群体与零售银行高度重叠,且很难以低成本批量获取客户;从产品体系看,直销银行产品集中于存款、理财和支付,少数银行推出贷款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与原有产品差异不大;从组织架构看,直销银行尚未建立起独立灵活的业务管理体系,多数直销银行部门作为二级部门,依附于电子银行业务部门。
而在很多国有大行、股份行选择将直销银行业务进行整合的背景下,为何部分中小银行仍在坚守直销银行渠道?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部分中小银行直销银行APP仍存,可能因其客户基础、服务范围、技术实力等与大行存在差异,直销银行作为其特定服务渠道仍有一定价值。中小银行在评估直销银行必要性时,应综合考虑自身战略定位、客户需求、技术实力及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盲目跟风,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可探索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提升数字化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