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乐
2025年港股通市场迎来常态化调整,截至9月底共计纳入67只个股、剔除61只个股。其中,27只上市不满半年的新股(不含A to H公司,根据规则A to H公司稳市期结束后自动纳入)通过规则通道实现快速入通,这类新股的考核周期充分性、后续股价波动等问题,近期持续引发市场关注与热议。
根据港股通规则,纳入港股通的一般规则如下(不含A to H公司、同股不同权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外国公司等特殊情况):
纳入要求:
考核期内,日均市值在香港市场中累计覆盖率为前95%,且通过流动性测试,即可纳入恒生综合市值指数。按照市值分区,将恒生综合市值指数成分股分为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其中恒生综合大型股及中型股可以直接纳入港股通,恒生综合小型股还需要额外满足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50亿港元,才能纳入港股通。
调整时间:
一般情况:数据检讨截止日分别在每年6月底、12月底,满足条件的个股,将分别在当年9月、次年3月纳入恒生综合市值指数(分大、中、小),并同步纳入港股通。
快速纳入机制:1)针对一、三季度上市公司,若市值及流动性达标,则可在当年6月、12月纳入恒生综合市值指数,并同步纳入港股通;2)若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就进入香港市场前10%,则将在上市10日后纳入恒生综合市值指数,并同步纳入港股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港股通规则对新股公司无上市时长要求,只要满足流动性与市值标准即可实现 “本季度上市、下季度入通”,这使得相关新股入通间隔甚至可以压缩至 70 天。这类新股的 “速成入通” 路径高度相似:入通周期极短(讯飞医疗科技、健康之路、云知声均间隔 70 天左右,且仅用 1-2 个交易日数据即达标),未靠长期经营积累稳定市值与流动性;入通前均未经历完整季度业绩验证,部分甚至无机构参与、无卖方覆盖,股价与基本面脱节;最终在入通后随短期炒作资金离场、业绩利空披露,股价普遍暴跌 30%-90%,散户与南向资金成为主要受损群体,暴露出港股通考核机制的漏洞。
讯飞医疗科技借“AI+医疗”炒作后跌近40% 南向资金被套
讯飞医疗科技于2024年12月30日上市,并于2025年3月10日纳入港股通,中间仅隔70天。讯飞医疗科技仅用上市两日的市值及流动性数据就能参与到入指数、入通考评中。根据指数纳入规则,讯飞医疗科技上市两日平均市值为68亿港元,平均换手率为0.46%,满足纳入港股通门槛。
但短期达标背后,是真实交易资金的集体缺席:上市首月(2025年1月),公司股价仅微涨4.1%,日均成交额仅382万港元,日均换手率(不含上市首日)不足0.06%,仅勉强触及流动性门槛下限,完全暴露“无资金持续关注”的窘境。显然,前期的“达标”仅是短期交易异动,并未形成稳定的市场交易基础。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2月,随着“AI+医疗”题材热度升温,一批炒作资金精准入场:通过集中买入持续拉抬股价,一个多月内推动股价上涨72%,日均成交额从382万港元飙升至2309万港元,日均换手率跃升至0.24%,将流动性数据“包装”得远超入通要求。而这轮爆炒的核心目的,正是借“入通”节点完成收益了结。3月10日公司正式入通后,前期炒作资金立即开始撤离,即便南向资金短暂进场接盘,也难抵抛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后净亏损0.7亿元(虽同比收窄33%,但仍未实现盈利),业绩未能支撑题材热度,股价在入通一个月内较3月11日高点下跌近40%,跟风买入的散户与后知后觉的南向资金,最终成为资金撤离后的“接盘者”。
健康之路入通后沉寂3月 解禁前拉涨又暴跌 南向资金成“接盘侠”
健康之路与讯飞医疗科技同日上市、同日入通——也完全依赖上市后2个交易日的短期数据达标,成为另一典型的“规则卡点者”。健康之路上市两日平均市值为104亿港元,平均换手率为0.26%,满足纳入港股通门槛。
但入通后,公司基本面的疲软让股价迅速“现形”:2024年全年收入为1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仅430万元,同比下滑超70%;IPO仅募集1.9亿港元,发行比例仅2.8%,超50%股份配售给基石投资者(横琴产业投资基金),流通盘极小,天然缺乏市场化交易活力。这种情况下,公司在纳入港股通后,公司股价及成交额也并没有明显的好转,6月前,公司南向资金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本比例始终未超过0.9%,完全无人问津。
转折点出现在老股东与基石投资者解禁前夕:6月2日,公司股价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暴涨47%,随后接连上涨,于6月10日公司录得最高收盘价60港元/股,较发行价7.8港元/股涨超670%——既无业绩预增公告,也无行业政策利好,更无机构研报覆盖,似乎纯粹是为解禁股东创造减持窗口的人为操作。而缺乏支撑的拉涨注定短暂,6月11日起股价开始断崖式下跌,叠加老股东与基石投资者的踩踏式减持,7月4日盘中跌至7.36港元/股,较高点跌幅接近90%。期间,原本持股极少的南向资金被迫成为“接盘侠”,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本比例从不足0.9%飙升至76%,深度套牢。
云知声上市首日拉涨45%冲关港股通 入通后股价较高点跌近40%
云知声的“速成入通”更暴露短期股价操纵的风险。公司2025年6月30日上市,9月8日入通,仅用上市首日的数据即可入通。由于上市前,港股市场有一定的回暖,入通市值门槛提高,若按发行价计算,云知声股价可能无法纳入港股通。因此,公司必须确保上市首日有一定的股价上涨,才能满足纳入港股通门槛。
云知声上市首日股价大幅拉涨44.6%,超过2024年以来所有上市软件服务公司的首日涨幅,收盘时市值达125亿港元,成交额1.79亿港元,换手率1.94%,三项指标均超入通门槛。
在上市首日高涨情绪带动下,云知声股价一路上涨,8月25日公司宣布纳入恒生综合小型指数及港股通,并将于9月8日生效;随后8月28日录得上市以来最高收盘价,达到856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18%。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拉涨似乎缺乏机构背书——公开信息显示,公司无机构投资者买入该股票,也无任何卖方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股价上涨完全由短期资金主导。
入通后,业绩利空与资金抛售迅速击碎股价泡沫:8月28日(入通前最高价日),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98亿元,同比扩大16.6%;9月8日入通当日,早盘虽有南向资金涌入,但前期埋伏资金随即集中抛售,股价单日下跌18%,收于610.50港元/股;截至9月26日,股价进一步跌至456.2港元/股,较入通前高点下滑39%。港股通后跟风买入的散户及按照规则买入的被动资金损失惨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