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天津“廉韵津沽”通报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渤海银行原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赵志宏的违规行为格外引人注目。
通报显示,2017年至2023年期间,赵志宏多次在春节等节点收受下属、客户的礼金及高档烟酒,此外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最终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关系,并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原高管被查
从公开可查的资料来看,赵志宏出生于1966年,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具备高级经济师专业职称。
在加入渤海银行前,赵志宏曾长期在建设银行任职,工作重心集中在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曾任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业务综合处主任科员、副处长,信贷风险管理部风险研究处副处长、分行监管三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风险研究处处长,风险管理部授权授信管理处高级经理、授权管理处高级经理,风险管理部资深风险经理(专业技术二级),质量效率管理部资深风险经理(专业技术二级)、副总经理,产品与质量管理部副总经理,产品创新与管理部副总经理。
2015年9月,赵志宏正式加入渤海银行,在该行任职期间,历任战略发展总裁、行长助理、董事会秘书、副行长以及首席风险官等多个重要岗位,覆盖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等关键领域。
数据显示,赵志宏2020年税前薪酬551.8万元,2023年仍达184.9万元。
2024年7月,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赵志宏职业经理人聘期届满,同时因年龄因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董事会风险管理和绿色金融委员会委员、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以及副行长、首席风险官等一干职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关于赵志宏被处理的消息,是官方层面首次对外披露。有关其涉案的具体犯罪细节,仍有待官方进一步对外公布。从通报时间来看,赵志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主要发生在其渤海银行任职期间。
业绩承压
渤海银行作为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2005年12月30日,200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2020年7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据了解,渤海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订以来,唯一全新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该行也是我国唯一由外资银行参与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成立之初,渤海银行立足天津,重点发展批发银行业务,同时推进分支机构建设。2007年3月1日,各项存款余额突破百亿元。2014年推出“添金宝”银行卡余额基金型理财产品,2015年上线“好e通”直销银行,完善“互联网+”战略布局。2020年上市后,2022年9月,渤海银行首家全资子公司“渤银理财”正式成立。
截至2025年6月末,渤海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82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00.40亿元,降幅1.09%;总负债规模为1.71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4%,资产负债规模均出现小幅收缩。
细分项目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9544.22亿元,同比上升1.91%;吸收存款总额为10041.85亿元,同比降低4.01%,存款规模有所下滑。
2024年,渤海银行净利差1.12%,较2023年下降7个基点;净息差1.31%,同比下降10个基点。该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差为1.20%,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为1.3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间,渤海银行营收曾连降三年,净利润降幅甚至一度达到29.23%。2024年,渤海银行实现营收254.82亿元,较上年增长1.94%;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增长3.44%。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实现净利润38.30亿元,同比增长3.61%。
然而,看似稳定的业绩增长背后,却隐藏着风险。2025年3月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渤海银行零售业务出现27.87亿元的巨亏。个人消费贷不良率更是飙升至12.37%,相当于每8元消费贷就有1元沦为坏账。
渤海银行的消费贷业务规模曾高速扩张。2017-2020年间,其通过与蚂蚁、微众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消费贷规模从88亿元飙升至1170亿元,短短三年增长超12倍。2024年,当消费贷规模从759亿元腰斩至375亿元时,不良贷款仍高达46.4亿元,吞噬全年净利润的88%。
同时,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也较高,房地产业一直是渤海银行对公第二大、对私第一贷款方向,受制于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涉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
事实上,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至2024年,虽然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在1.77%~1.78%区间,但在全国股份行不良贷款率排名中,已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一位。
截至2024年末,全行不良贷款率为1.76%,高于商业银行整体平均水平的1.50%,也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的1.22%。到了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升至1.81%,不良贷款余额为172.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9亿元。
为应对潜在风险,渤海银行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末的155.19%升至今年6月末的159.7%,较年初提升4.51个百分点;贷款减值准备达27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05亿元。
管理与合规问题频发
渤海银行近年来在合规经营方面持续“犯规”。
7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公布了行政处罚信息,渤海银行一天内同时领到两张罚单。罚单显示,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被处以95万元罚款;太原幸福里支行则因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70万元。同时,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处分,涵盖了分行中小企业部、支行管理层以及客户经理等多个关键岗位,包括时任渤海银行太原分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刘伟,时任渤海银行太原亲贤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范华等。
无独有偶,就在此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发布的信息也显示,渤海银行南宁分行因为违反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被警告并罚款32.8万元。同时,时任渤海银行南宁分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负责全面工作)贺某被罚款2.4万元。
7月3日,渤海银行合肥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超项目工程进度放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罚款60万元,相关负责人姜楠、张爱鹏、姚磊、郭嘉等人也被警告;6月份,渤海银行宁波分行、长沙分行也同样因多项违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处罚,接连敲响警钟。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渤海银行及其分支行共收到25张监管罚单,合计被罚金额超500万元。
高管的频繁变动更添不确定性。2025年7月25日,副行长杜刚因“个人原因”辞职,其任职时间不足一年,引发市场猜测。作为国内唯一全行高管均为职业经理人的股份行,渤海银行近年已完成三轮副行长更替:2024年新聘李建国、齐君、邓蓓三人,其中齐君兼任首席风险官。然而,高管团队的"走马灯"式调整,是否会影响战略执行连贯性?
此次,赵志宏被通报事件,也为渤海银行敲响了警钟。从高速扩张的辉煌到如今的风险暴露,渤海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布局、内部管理等方面亟待提升。未来,渤海银行能否通过战略调整和内部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其经验教训都值得其他银行借鉴和反思,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要坚守风险管理的底线,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