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要到 11 月才会审议特朗普总统全面关税政策的最终命运,但白宫似乎已在调整策略 —— 即便政府在这起诉讼中败诉,也能尽量让更多关税政策得以保留。
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政策重心正重新转向 1962 年《贸易扩张法》第 232 条赋予的关税权限。该条款允许总统基于国家安全考量,对特定经济领域征收关税。而这一系列调整,已再度给商界带来一轮不确定性。
相较于 1977 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第 232 条的法律依据更为明确。六个月前,特朗普曾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一单独法案,实施了所谓的 “解放日” 关税;如今,他对该法案的运用,正是最高法院这起案件的核心争议点。
从特朗普在社交平台 “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的动态中,能明显看出他向第 232 条权限的转向 —— 他发布了一系列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承诺,覆盖领域从制药、半挂卡车到家具不等。
更多行业可能很快也会被纳入关税范围,其中,外界期待已久的半导体关税,或许是最受关注的 “重头戏”。
目前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各行业可能会陷入频繁的政策波动之中。
“关税的问题在于,它会制造大量不确定性,”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联合创始人娜塔莎・萨林指出。
“而且这种不确定性恐怕难以通过法院裁决来解决,” 她补充道,“即便法院做出对政府不利的裁决,未来他们很可能还会转向其他贸易权限工具。”
“我们尚不清楚 B 计划具体内容”
至于这种不确定性何时会消退,斯提夫尔金融公司(Stifel)首席华盛顿政策策略师布莱恩・加德纳上周对雅虎财经表示:“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加德纳认为,不确定性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为特朗普目前仍在制定 B 计划。但 “我们尚不清楚 B 计划的具体内容”,也不确定特朗普在整个任期内将关税用作外交政策工具的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最高法院新的开庭期按法律规定始于 10 月的第一个周一。大法官们将于 11 月 5 日就关税案件举行听证会,并暗示可能在年底前做出裁决。
该裁决可能会支持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行使关税权限,也可能判定相关关税无效,甚至可能要求政府退还已征收的关税。
正因如此,特朗普及其团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构建以第 232 条关税为核心的 “保障方案”。两党总统多年来一直使用这一权限,且其在法律层面面临的挑战相对较小,被认为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在本届任期内,特朗普已通过第 232 条权限,对钢铁、铝、铜等商品征收了关税。
近几周,政府还承诺依据该权限推出更多关税政策,税率从 25% 到 100% 不等,涉及商品包括药品、半挂卡车、橱柜及家具等。其中部分关税已生效,其余则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实施。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打破了政府停摆期间的部分惯例 —— 上周宣布,正在进行的关税调查属于政府核心职能,可继续推进。
此举的目的是确保第 232 条关税相关调查能持续推进,进而让针对关键矿产、半导体等商品的未来关税实施计划按部就班进行。
近期政府已针对机器人、医疗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领域启动新调查,这些领域未来也可能被纳入关税范围。
从药品关税实施中可能得到的启示
与此同时,上周药品关税的实施情况表明,这类特定行业关税的影响或许更难预测。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关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特朗普及其团队会与行业展开更多反复磋商。
就在今年夏天,特朗普还曾承诺将对药品征收大范围关税,甚至表示 “如果药企以极高税率(比如 200%)将药品进口到美国,就会对其征税”。
随后,这一税率降至 100%,更重要的是,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豁免政策。
首先,所有 “在美国建厂” 的药企可豁免关税;之后,豁免范围扩大到从已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进口的药品。
上周初,总统宣布,作为辉瑞公司(PFE)同意下调部分药品价格的协议内容之一,该公司将获得三年关税豁免。
在与辉瑞的签约仪式上,商务部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暗示,这些药品价格谈判意味着其他药企也可能获得豁免。
“目前我们正与这些公司谈判,会让谈判自然推进,” 卢特尼克表示,并补充称,目前关税执行工作 “暂不启动”。
这意味着,在政府与制药行业就 “赴美建厂” 及药品定价问题展开新谈判期间,相关关税将全面暂停实施。
显然,这给药企带来了一种不确定的局面,这种局面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有可能成为未来其他行业关税实施的 “模板”。
但对投资者和商界领袖而言,这或许并非全是坏事。毕竟,在本周的市场波动中,医药股创下了 16 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