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1日讯(编辑 杨斌)2025年已过四分之三,非金融企业信用债承销哪家强?据财联社梳理,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的承销额已超过6000亿元,位居前四。
进一步来看,金融机构今年在民企、科创、绿色债券等承销热点上各具特色。随着监管规范低价承销等违规行为,业内认为行业有望从规模竞赛转向专业深耕。
头部机构今年承销非金信用债金额已近8000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66家机构为非金融企业承销信用债12.24万亿元(包括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等)。
其中,中信证券以7891.30亿元的承销金额拔得头筹。国泰海通证券、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上半年承销的非金信用债金额也都超过了6000亿元,有20家机构今年的承销金额已超过了2000亿元。
图:前三季度非金信用债承销额前20的机构
分市场来看,前三季度,109家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承销债务融资工具(包括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定期工具和资产支持票据)7.82万亿元。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位居银行间市场承销额前两名,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承销额均超过4000亿元,16家机构的承销额都超过了2000亿元。除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外,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的承销额居前。
图:前三季度银行间市场非金信用债承销额前20的机构
交易所市场方面,上半年共承销非金信用债4.42万亿元。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承销额排名前二,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平安证券等头部券商承销额超过2000亿居前。
图:前三季度交易所市场非金信用债承销额前20的机构
前三季度民企债承销增长4%,科创债已承销1.16万亿
2025年以来,监管在多个层级、多个场合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民企债券承销也成为机构投行的发力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金融机构为非金民营企业承销债券约5100亿元,同比增长4.1%。
其中,中信证券、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位居前三。除头部机构外,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以及首创证券等民企债承销额较多。
图:前三季度民企非金信用债承销额前20的机构
另外,在5月7日债市“科技板”宣告落地后,证监会、交易商协会与各交易所相继发布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配套政策,科创债的承销迅速成为热点。
前三季度,科创债已承销1.16万亿元(此处包括非金和金融企业科创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国泰海通证券位居前三。目前,券商承销了更多的科创债,银行机构中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承销科创债金额居前。
图:前三季度科创债承销额前20的机构
绿色债券方面,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共承销7000多亿元。绿色债券同样以券商承销更多,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工商银行今年承销额位居前三。
图:前三季度绿色债券承销额前20的机构
监管剑指低价承销
下半年,监管重点规范机构为提升份额而低价承销的行为。7月11日,交易商协会针对广受关注的广发银行二级资本债低价承销费事件,对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兴业银行等6家主承销商启动自律调查。
7月底,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规范的通知》,剑指低价承销、非市场化发行等违规行为。
业内人士认为,当债券承销机构从低价“内卷”转为专注提升服务质量,行业也有望从规模竞赛转向专业深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