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解放日报 俱鹤飞
图片均蒋迪雯摄
从芯片的迭代到新药的问世,从工厂的智能大脑到港口的无人驾驶卡车,在上海这片创新热土上,无数民营企业的奋斗身影,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10月11日,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指导、解放日报社主办的“新征程 新作为:上海民企的信心与动力——‘民企发展正当时’座谈会”举行。22位登上解放日报“民企发展正当时”栏目的上海民营经济领军人物,与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代表、媒体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发展信心、创新路径、政策支持、舆论环境等话题深入交流,共谋未来。
厚植发展沃土
一座城市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民营经济的生命力。近年来,上海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系列举措密集落地。尤其是今年以来,从发布营商环境8.0版、出台《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到通过《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上海正以制度创新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大信心。阶跃星辰、之禾卡纷、梦饷科技、莉莉丝等一批创新企业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座谈会上,这些企业的参会代表对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感受很深,表示良好的制度环境正持续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霄汉将民营企业定位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合伙人”。他表示,上海的民营企业肩负着参与全球竞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使命,要勇当改革尖兵、创新先锋。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陈彦峰表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都会被听到、看到、关注到。市发展改革委正谋划营商环境9.0版行动方案,未来将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让民营企业与全市经济发展更好同频共振。金融活水是民企成长的关键支撑。上海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介绍,上海国投瞄准科技创新领域前沿投资,投早、投小、投硬、投重,管理基金规模增至2800亿元,今年出资金额450亿元。他强调,当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上海国投将保持战略主动和敏捷,与企业“同在一起发展”。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严肃表示,通过“政会银企”合作机制,该行与市工商联及主要商会签约授信3000亿元,畅通融资渠道,并持续创新产品体系,破解融资难题,已提前超额完成2025年“民营企业信贷投放超1000亿元”的全年目标。得益于金融资源的精准匹配,上海超导、芯耀辉、智元机器人、御风未来等一批“硬科技”企业加速成长,在高温超导、半导体IP、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上海超导董事长马韬在发言时表示,公司成立以来,深切感受到上海政府部门对新材料、前沿技术企业的前瞻布局与坚定支持。通过十余年技术攻坚,企业已实现核心装备自主研制和关键原材料国产化,目前在高温超导带材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芯耀辉董事长曾克强提到,公司在国产高端半导体IP研发上的突破,离不开上海在集成电路产业的系统布局和资本支持。目前,公司正全力冲刺科创板,目标直指“国产高端半导体IP第一股”。
穿越发展周期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民营企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创新活力。企业代表在会上深情讲述了各自的发展经历。黑湖科技创始人周宇翔回顾了公司九年的创业历程,坦言曾面临“每个月净亏损”的至暗时刻。面对困境,企业果断提出“造血”目标,并将战略重心转向大语言模型与工业智能体研发。依托多年积累的工业数据,AI产品已能将过去需数小时的人工决策缩短至几分钟,并在2023年实现盈利,成为“用创新穿越周期”的典范。
在“出海”浪潮中,西井科技从上海“硅巷”,即长宁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集聚区,走向全球。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谭黎敏表示,面对海外严苛审查与地缘政治挑战,西井全系智驾产品已通过国际严苛的安全认证,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整车产品及AI智慧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出海’不仅是业务拓展,更是对企业内功的全面锤炼”。上海钢联近两年在大宗商品领域布局三家公司,其中数据业务年营收约8亿元,稳居国内大宗商品数据行业首位。创始人兼董事长朱军红表示,“这离不开上海作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优势,更得益于这座城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我们将加大数据科技投入,提升数据采集、加工与分析能力。”博泰车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智能座舱领域总部扎根上海的民营企业,公司已于9月30日成功登陆港交所。“这份跨越性成长,是上海营商环境赋能民企的生动缩影。”展望“十五五”,博泰车联将在强化创新、促进产业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发力。英雄电竞联合创始人、ACL(英雄亚冠)CEO王忻晹表示,公司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竞赛事IP,助力上海建设“全球电竞之都”。今年以来,公司与上海国有企业深度合作,赛事内容植入上海地标、美食与人文元素,推动电子竞技与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此外,一批上海民营企业从细分赛道起家,不断迈向行业引领。在与会企业中,途虎养车以数字化升级汽车后市场,树立新消费标杆;特赞科技构建“科技+创意”数字生态,服务全球品牌;频准激光致力于高端光纤激光器研发与生产……多元业态蓬勃发展,彰显上海民营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汇聚一线声音
展望“十五五”,民营企业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更是建言者与推动者。会上,与会企业家们围绕政策落地、场景开放、人才保障等提出务实建议。傲鲨智能合伙人张华坦言,作为成长型科技企业,面临新技术市场准入难、应用推广存在壁垒等问题。他建议上海进一步开放高端制造、应急消防等应用场景,为民企提供“首试首用”机会。同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协同,并优化人才保障体系。
“民营企业是突破颠覆性技术的‘特种兵’。”康码生物董事长郭敏在发言中呼吁,保障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破解融资难题,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试点与优先审批,并为高科技企业出海提供法律与政策支持。海智在线合伙人、战略发展总经理马兆林从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的角度,建议建立政企协同机制,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并在上海市“十五五”规划中,将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网络建设作为重点来推进。 稀宇科技副总裁严奕骏则建议,AI技术对千行百业具有提质增效作用,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使用,以提升上海产业未来竞争力。蓝晶微生物合伙人耿强希望,上海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长周期、高投入的硬科创企业发展过程中,给予更多耐心资本和政策引导,助力技术真正落地、走向市场。
结合企业从上海走向全球的发展历程,商米科技副总经理张金普建议,把加速推进数据驱动商业升级纳入上海“十五五”规划,“我们愿意参与其中,为城市创新贡献企业一份力量”。
近年来,解放日报持续推出“民企发展正当时”“走企业访一线”等系列报道,挖掘“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故事与经验,通过头版聚焦、深度专题、融媒视频等多种形式,为民企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报社积极发挥党报连接政企、链接资源的桥梁作用,为民企发展赋能。
会上,解放日报为参会企业家颁发“特约营商环境观察员”聘书,希望建立媒体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一线声音直达政策制定层面,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与会企业家表示,有政策支持、金融活水、创新生态,企业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面向“十五五”,上海民营企业将继续与城市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莉莉丝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胡睿、博泰车联高级副总裁王忠、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之禾卡纷集团副总裁马莉、上海梦饷科技副总裁刘圆、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途虎养车副总裁张箴慧、上海频准激光副总经理朱红超、特赞科技首席组织官王雨婷、智元机器人党总支书记姚荪等企业代表出席座谈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