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百利天恒(688506)发布三季报。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减少63.52%;归母净利润亏损4.9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0.65亿元,由盈转亏。但从单季度来看,公司业绩表现极为亮眼:营业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1625.08%;归母净利润6.2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亏损6.01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资料显示,百利天恒地处四川成都,成立于2006年,主营业务涵盖创新生物药及化药与中成药制剂,并设有中美两地研发中心。公司自2023年1月上市后,凭借其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上取得的突破,股价一路走高。目前公司总市值约1454亿元。公司创始人及实控人朱义持有公司72.22%的股份,身价超过千亿元,稳压刘汉元、刘永好,成为四川首富。
从研发投入来看,百利天恒对创新药的投入可谓手笔惊人。2022年至2024年,其研发支出自3.75亿元飙升至14.43亿元。2025年上半年,该数据已达到10.39亿元,而当期公司的营收仅为1.71亿元;到了今年三季度,公司再度豪掷7.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51%。
创新药研发无底洞式的“烧钱”,对首富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从财务角度观察,公司第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7.59亿元,创下历史最低点。今年9月,为创新药物研发项目融资,百利天恒完成A股定增,18家顶尖机构以317元/股的价格参与抢筹,募资净额37.31亿元。10月,百利天恒已通过上市聆讯,筹备“A+H”两地上市。
就在百利天恒匆忙“找钱”之际,其业务却面临监管关注。9月下旬,云南省医保局就其全资子公司生产的一款仿制药(单价558元)挂网价格提出问询,该价格较同通用名药品(单价约8元)高出近70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也因该企业未按要求调整价格,于9月暂停了此药品的采购资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