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和宁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比上年增加3412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比上年增加113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其中,可比口径是指扣除物价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单位覆盖范围变化的影响。通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更多的小微企业新纳入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统计覆盖面更为全面。另外,这里的工资是指全部劳动报酬,既包括就业人员从单位实际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补贴等,还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整体上,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
分省份看,哪些省份的平均工资更高呢?
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31个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从平均工资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共有9个省份超过12万元,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和宁夏。
其中,上海和北京的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各省份中遥遥领先。这两地作为城市经济体,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十分发达,总部经济突出,高薪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
在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方面,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位居前五。
从此前一些省份公布的具体数据来看,省域内各地的平均工资,差异也比较大,相当多省份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中小城市。
以安徽为例,省会合肥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2162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该数据超过12万元的设区市。在山西,省会太原2024年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3002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该数据超过10万元的设区市。
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也不小。从全国来看,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三位的行业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但从各地来看,各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前三位的行业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金融业在14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19个行业中,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位居第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7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位居第一。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虽然采矿业未进入到平均工资前三,但在部分资源型产业比较突出的省份中较为突出,在8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位居第一。此外,采矿业在3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位居第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