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均已出炉。
整体看,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中国银行(601988.SH)、交通银行(601328.SH)、邮储银行(601658.SH)六大行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合计实现盈利1.07万亿元。虽然整个行业面临着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企稳。
与此同时,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总资产约21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超18万亿元。
并且,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除了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不同程度下降。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较年初上升了4个基点(0.01个百分点为1基点),但仅为0.94%,不足1%,是六大行不良率最低的银行。
六大行业绩齐增长
国有六大行交出一份稳中有进的三季报。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方面,工商银行的营业收入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建设银行紧随其后,营业收入为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农业银行以5508.76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三,增速为1.97%。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12.04亿元、2650.8亿元、1996.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9%、1.82%、1.8%。
同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9.08亿元、2573.60亿元、2208.59亿元、1776.6亿元、765.62亿元、699.94亿元,同比增长0.33%、0.62%、3.03%、1.08%、0.98%、1.9%。
上述数据显示,国有六大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2025年前九个月合计盈利达1.07万亿元。从增速上来看,农业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表现亮眼,而体量最大的工商银行的增幅最小。
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以来,农业银行的股价也频频创出新高,最新市值超越工商银行。
9月底以来,农业银行的股价曾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10月28日股价创出历史新高的8.34元/股。拉长时间看,农业银行的持续走强行情开启于2022年11月,从2023年初至今,农业银行的股价累计上涨258%;若只看2025年,该行股价年内已经累计上涨56%。
截至10月31日收盘,农业银行的A股市值达2.786万亿元,市净率达到1.02倍,打破了大型国有银行长期破净的局面。
在行业整体净息差承压的情况下,六大行的非利息收入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工商银行的前三季度实现非利息收入1666.12亿元,同比增长11.3%;建设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达1460.96亿元,同比增长13.95%;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交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为709.97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垫底六大行。
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较高,分别为1235.68亿元、314.81亿元,同比增长20.65%、27.52%,是六大行中唯二增速超20%的银行。农业银行非息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投资组合优化以及数字化转型等因素。邮储银行非息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该行加强市场研判,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加大债券、票据等资产交易力度,买卖价差收益增加带动。
贷款不良率“五降一升”
目前,银行营收的主力军利息净收入仍承压。2025年前三季度,除交通银行外,其余五大行的利息净收入均有所下降。交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286.48亿元,同比增长1.46%;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70%、2.40%、3.00%、3.04%和2.07%。
背后主要是行业净息差承压,具体主要是受贷款收益率下行、存款成本刚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据了解,LPR多次下调,使得新发放对公贷款利率下降,同时存量贷款重定价也进一步拉低了收益;尽管存款利率有所下调,但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负债端成本降幅不及资产端。
在行业净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六大行也不能例外。2025年以来,国有六大行净息差整体呈现下行趋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在六大行中最高,不过同比仍明显下降,较2024年同期的1.89%下降21个基点。其余几家国有大行净息差均低于1.4%,其中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36%,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26%、1.20%。与上年同期相比,建设银行净息差下降16个基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均下降15个基点,交通银行下降8个基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26%,与其上半年净息差持平。
资产质量方面,国有六大行的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资产分别为52.81万亿元、45.37万亿元、48.14万亿元、37.55万亿元、18.61万亿元、15.5万亿元,六大行总资产达217.97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199.68万亿元增加了18.29万亿元。
与此同时,六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改善。截至9月末,国有六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34%以下,有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末下降。
其中,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6%,较2024年末下降5个基点,降幅最大;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7%,较2024年末下降3个基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2%,较2024年末下降2个基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2024年末下降1个基点,分别为1.33%、1.24%。
邮储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上升的银行,较2024年末抬升了4个基点,但该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仅为0.94%,延续了多年来的低位运行态势。据了解,截至2025年9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910.0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06.90亿元,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