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云南裂腹鱼,以及云南裂腹鱼养殖技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云南名产——大理裂腹鱼
1、云南名产大理裂腹鱼大理裂腹鱼(学名:Schizothorax taliensis)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为云南大理洱海特产的一种经济鱼类,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云南洱海及其附属水系。鱼肉厚多脂,营养丰富,肉味腴美;其鱼卵无毒,味美,可供食用,故群众喜食之,向称为云南名产。
2、大理裂腹鱼,作为云南大理洱海的特产之一,是当地经济鱼类的代表。历史上,它占据了洱海渔获物的三分之一左右份额,尽管其体型不大,体长可达200-300毫米,重量在200-250克左右,小的仅有50-100克,但产量巨大。
3、清蒸大理裂腹鱼 清蒸是最能保留裂腹鱼原汁原味的做法。首先将新鲜活裂腹鱼去鳞、去内脏清洗干净,然后在鱼身上划几刀,便于入味。将姜片放入鱼腹中,撒上适量盐和料酒腌制10分钟。将腌好的鱼放在盘中,上面铺上葱丝和姜丝,入蒸锅大火蒸约8-10分钟(根据鱼的大小调整时间)。
4、红烧大理裂腹鱼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做法。先将鱼洗净,沥干水分,用盐、料酒腌制10分钟。热锅凉油,将鱼两面煎至金黄色,加入葱姜蒜炒香,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生抽、老抽、糖、料酒、八角和其他调料,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直至汤汁浓稠,鱼肉熟透即可。
5、大理裂腹鱼体覆细鳞,排列不整齐,形状不规则。腹部自鳃峡到腹鳍基部裸露无鳞,或仅有少数埋入皮内的鳞片痕迹。背部及侧部被细鳞,胸部及前腹面裸露无鳞。全身银白闪亮,背部泛青光。侧线微弯,侧线鳞为96-108个。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行大鳞。
云南四大名鱼
云南四大名鱼是滇池金线鲃、弓鱼、抗浪鱼、裂腹鱼。滇池金线鲃是中国GJ二级保护动物;弓鱼鳞细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抗浪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裂腹鱼分布在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流域(含大理洱海流域)。云南虽然地处高原,并且全省山地面积占了80%以上。
云南四大名鱼有滇池金线鲃、弓鱼、鱇浪白鱼、云南裂腹鱼。滇池金线鲃:是鲤科、金线鲃属鱼类,仅分布于云南阳宗海、滇池、抚仙湖,全身呈淡黄色,为二级保护动物。
云南四大名鱼有滇池金线鲃、弓鱼、鱇浪白鱼、云南裂腹鱼。滇池金线鲃:滇池金线鲃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湖泊中,生活于与湖泊相通的洞穴中,常游出洞外。初夏产卵,生殖时游入湖边岩洞泉水中。滇池金线鲃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的丝状藻、蓝藻和高等植物碎片。
云南裂腹鱼繁殖
1、云南裂腹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雄鱼的成熟年龄通常在2到4岁之间,雌鱼的成熟年龄则稍晚,大约在3到6岁。在达到性成熟时,雌鱼的体长一般为216毫米,而雄鱼的体长则为150毫米。成年雌鱼的体重通常在200克左右,而雄鱼的体重则约为60克。
2、大理裂腹鱼的产卵及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湖边的浅滩、入湖溪流以及湖湾中的鱼沟、鱼洞等地方。其繁殖季节主要在4-5月份,亲鱼会结群从湖中向上游迁徙,进入各支流或溪沟,或在溶洞周围集群产卵。在流水环境中,雌鱼会将卵粒沉于水底的砂石上。通常情况下,雌鱼的体型比雄鱼更大。
3、大理裂腹鱼是一种生活在特定水域中的淡水鱼类,其人工培育技术主要包括亲鱼培育、采卵受精、孵化及幼苗培育四个环节。亲鱼培育是关键步骤,选用体重在1公斤以上、雌雄比例适宜的2龄鱼作为亲鱼,其饲养环境的水温不宜超过17℃,以确保鱼能正常成熟。
云南四大名鱼是指什么?
1、云南四大名鱼是滇池金线鲃、弓鱼、抗浪鱼、裂腹鱼。滇池金线鲃是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弓鱼鳞细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抗浪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裂腹鱼分布在云南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流域(含大理洱海流域)。 云南虽然地处高原,并且全省山地面积占了80%以上。
2、云南的四大名鱼分别是滇池金线鲃、弓鱼、抗浪鱼和裂腹鱼。这四种鱼不仅美味可口,还各自拥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保护地位。滇池金线鲃,全身呈淡黄色,当它在阳光下游动时,其身上的光泽犹如金线闪烁,故得此名。这种鱼不仅分布在云南的阳宗海、滇池和抚仙湖,更是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可见其珍贵。
3、云南四大名鱼有滇池金线鲃、弓鱼、鱇浪白鱼、云南裂腹鱼。滇池金线鲃:是鲤科、金线鲃属鱼类,仅分布于云南阳宗海、滇池、抚仙湖,全身呈淡黄色,为二级保护动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