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低血糖健康教育,以及低血糖健康教育宣传手抄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低血糖的护理方法
1、糖尿病的病人吃了阿卡波糖这类的降糖药,需要吃糖果来升血糖,缓解症状。给患者进食15分钟以后,再测血糖还是没有升高,那么还需要再次进食。
2、低血糖昏迷的护理措施 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不要给其喂食,应该急用50%葡萄糖40-60ml 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急用10%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以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血糖低于1mmol/l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 静脉注射,已迅速提高血糖,防止造成中枢神经不可逆的损害。
3、早开奶 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24h内每2小时喂1次,夜间不少喂。补充葡萄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生后1h即开始补充葡萄糖。喂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输注葡萄糖体重低于2kg、窒息儿、复苏困难或时间长者,应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2~6ml/kg。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应如何护理
1、补充营养元素合理膳食,不吸烟不喝酒,每一天维持一定的进食量,一天至少要进餐三餐,针对一些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人或是病况不稳定的糖尿病人应当采用在三餐的主食中间加上两到三次的正餐。
2、首先,停止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治疗。根据病人情况,如果病人神志清醒,应立即给予糖水。饮料或含糖饼干和其他食物。如果病人有意识障碍,应立即静脉注射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3、查找夜间低血糖的原因,是否由降糖药物增多引起,比如应用胰岛素数量较多,需要减少胰岛素用量;判断是否饮食不当,吃的食物较少,而且没有吃作用时间长的食物,而是吃的是相对作用时间短的食物。
睡前血糖低如何调整长效胰岛素
诺和平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被多个临床试验所证实,能够显著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病率。此外,长期使用诺和平胰岛素还能有效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而帮助控制血糖平稳。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长效胰岛素,诺和平胰岛素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
若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饥饿、出冷汗,或血糖检测低于3毫摩尔/升,则需减少胰岛素剂量,而非停用。胰岛素剂量调整主要参照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点的血糖水平,每隔3-5天调整一次。每次调整剂量为1-3单位,每日调整幅度2-6单位,调整应适度,避免过快或过大。
如果睡前长效胰岛素用量已经比较少,比如只需要打6U,但今天晚上睡前的血糖又比较偏低,可以尝试着打4U或者停用。总之,睡前血糖偏低,长效胰岛素应该是要先考虑减量,而不是停用。睡前的血糖一般建议最好是在8mmol/L左右,如果6mmol/L,建议还是要把长效胰岛素进行减量,能更好的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如何做好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正在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应严格计算好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比例。严密观察口服糖药的使用,发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调整。如果发现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时,夜间常发生低血糖时,应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变注射部位。
预防护理夜间低血糖的方法主要有几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指导患者合理平衡的饮食,饮食量和用药量要保持平衡。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预防护理夜间低血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做好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预防夜间低血糖的方法有哪些
1、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多食谷类 大麦、燕麦、荞麦、高粮、糙米、麦麸、薏米等。多食蔬菜 笋类适宜多吃,胡萝卜、青豆、豇豆、黄豆芽、韭菜、大蒜苗、黄花菜、香椿白菜、花菜、芹菜、茭白、莴苣、辣椒等。
2、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定期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老年糖尿病更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监测血糖控制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是否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适当的放宽糖尿病控制的标准,尤其是在频繁发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中,不一定把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
3、预防护理夜间低血糖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头晕嗜睡等。做好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4、低血糖预防方法有:功能性的低血糖:通过饮食纠正,不要长时间不吃东西,不要过度劳累,从而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导致的低血糖:寻找原因,确定是否为饮食搭配不合理、运动过量、或药物用量大、药物使用时间不正确,进而针对性的处理。
5、对于低血糖患者而言,合理控制饮食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建议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习惯,每天大约进食六到八餐。特别是在睡前,适量摄入一些小零食或点心,可以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在食物的选择上,应严格限制单糖类的摄取量。
低血糖如何预防?
低血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运动和脱水。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低血糖:饮食要均衡,适量进食低GI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长时间不吃饭。定时进餐,每次适量进食。运动前后要掌握好餐前餐后血糖值,避免过度运动。
低血糖的预防方法包括以下几点:饮食调节,定时进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控制情绪波动;注重运动,提高身体抗应激能力;遵医嘱合理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药量和用药时间;血糖监测,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早发现低血糖症状并采取应对措施。
非糖尿病患者:在正常进食,即不刻意减少进食量的前提下,低血糖无需特殊预防。如果患有能导致低血糖症发病的原发疾病,如胰岛细胞瘤、重症肝炎、代谢酶缺陷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低血糖症频繁发病。此外,可通过定时监测血糖的方式得知血糖水平,绘制血糖曲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