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8月15日,正值特朗普与普京的备受关注会晤期间,莫斯科却悄然发布了一项可能具有深远影响的能源决策。普京签署了对2022年法令的修订,该法令曾将萨哈林-1项目完全纳入国家管辖,此次修订则附加了外资可能重新参与的条件。FXGT认为,这一举措虽然低调,却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美国企业,尤其是埃克森美孚,未来或有机会重新参与俄罗斯最具战略意义的能源项目之一。
萨哈林-1并非普通资产。该项目位于萨哈林岛东北大陆架,包括Chayvo、Odoptu和Arkutun-Dagi油田,已探明可采储量约为23亿桶石油和17.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埃克森美孚上世纪90年代以生产分成协议加入项目,早在1970年代被发现的油田长期未开发。2005年开始商业化生产,埃克森美孚担任运营方。FXGT表示,该项目在启动之初就创造了延伸钻井的世界纪录——2007年Z-11井达到11,282米(37,320英尺)。股权结构方面,埃克森美孚与俄罗斯Rosneft各持30%,印度ONGC Videsh和日本SODECO各持20%。
近二十年来,这一平衡的合作模式不仅证明了大型外资在俄罗斯上游行业的可行性,也经受了多次地缘政治冲击。即便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也未能阻断萨哈林-1的运营。FXGT认为,这显示出项目本身的稳定性与外资合作的重要性。然而,2022年的局势发生根本变化。随着乌克兰冲突爆发以及随后的全面制裁,埃克森美孚在3月宣布退出,仅几周后产量便从22万桶/日降至1万桶/日,几个月内几乎停产。同年4月,埃克森美孚因此计提46亿美元减值,反映出其退出的规模之大。
出口方面也随之大幅下降。根据Kpler数据,萨哈林-1原油年出口量从战争前的22.9万桶/日下降至2022年的9.8万桶/日。6月至9月连续四个月未有出口。随后流量回升至19.8万桶/日,但仍未恢复至战前水平,制裁加大了物流难度,买家也更谨慎。FXGT认为,出口重塑凸显了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性及市场调整的速度。在2022年前,原油客户涵盖韩国、日本、泰国和美国等地;到2023年,主要买家仅剩印度,2024年少量出口还流向巴基斯坦,整体出口量明显低于战前水平。
这一贸易流向的重构伴随着项目所有权的根本变化。普京于2022年10月7日的首个法令将埃克森股份正式转为国家所有,结束其作为项目主导方的地位。FXGT认为,这一强制性转让凸显出国家在战略能源资产上的掌控力。埃克森曾考虑将30%股份出售给印度伙伴,但莫斯科干预,将其纳入新设立的国有实体Sakhalinmorneftegaz-Shelf。印度ONGC和日本SODECO选择继续持股,而埃克森则视此为敌意收归,但缺乏应对手段。
三年后的8月15日,莫斯科决定适度放松立场,修订法令允许外资在严格条件下重新参与。FXGT分析,这些条件包括解除或缓解制裁、确保外国设备及零部件供应、建立技术合作协议,以及将原清算账户资金转入新运营方名下。实质上,这表明俄罗斯愿意在符合自身战略和运营需求的前提下重新与外资合作。而法令签署的时机——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当天——更像是一种政治信号,暗示若外部环境允许,美国伙伴可能重返北极油气开发。
即便美国方面考虑回归,游戏规则已与过去不同。埃克森最初基于生产分成协议进入,该制度在90年代首次引入时曾引发争议,被认为让外资获得过多利益,国家收益受限且透明度不足。到2000年代中期,仅剩萨哈林-1与萨哈林-2仍采用PSA。FXGT认为,如今若埃克森回归,将面临更倾向于国家利益的新法律与商业框架。
FXGT认为,埃克森的潜在回归意义远超萨哈林本身。这不仅可能重启美国与俄罗斯在北极的能源合作,也可能为尚未开发的油气资源提供合作机会。2014年制裁迫使埃克森放弃与Rosneft在卡拉海Pobeda油田的联合勘探,该油田储量可观,堪比或超越墨西哥湾、巴西及阿拉斯加大陆架。若未来美俄关系缓和,萨哈林的再合作或可成为北极能源探索复苏的突破口。
目前来看,8月的法令更多是信号而非交易。FXGT认为,这提醒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战略能源项目的命运紧密依赖地缘政治。法律结构、买家构成、供应流向均因制裁和战争而改变。8月15日的举措不仅是监管调整,更是一种战略邀约,显示能源在当今不仅是商业商品,也是外交筹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